第35章 將軍又在爬攝政王牆頭(35)(第3頁)
“呵!”
諷笑一聲,黎安視線掃過之處,無人不低頭,“修繕太廟,諸位大人倒是能放心掏空國庫了?諸位,可真是為了國庫裡那點兒銀子,操碎了心啊!”
“殿下這話說的,倒像是我們為了修繕太廟才將國庫掏空的。”
尚書令頂著黎安的嘲諷,就站出來要將這鍋甩出去,“殿下在邊疆督戰,一時調集兵馬糧草要增援沙洲前線,一時要集結大軍鐵蹄踏冰原,現在又要遠征遼金。”
雖知現在不是跟黎安講道理的好時候,但他更清楚,如果此時讓黎安繼續追查國庫之事,會有什麼後果。
倒不如仗著他剛任性妄為地打擊了太師一派,已犯了眾怒的情況下,將這鍋扣他頭上,興許還能借著眾人之力,先將這怒火轉移。
打定主意,尚書令的話越發不客氣,“殿下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您只知這行軍打仗要兵馬糧草,不知這兵馬糧草的調動,每一筆都是巨大的開銷。”
“人力且不說,就單論馬匹、糧草,在跋山涉水的過程中,遭大雨、暴曬等自然之災,其中損耗不計其數。要想保證運達邊疆的糧草足夠,少不得要比實際運達的多計算兩到三倍的量。”
尚書令煞有其事地跟黎安算賬,“還有馬匹。運輸途中,累死、病死的不知多少。以上種種,都是需要錢財去開銷的。若全靠增加賦稅徭役,只怕早已民怨沸騰。”
他這理由找的,黎安聽著,都想說一聲妙。
誠然,糧草等損耗,在路上的消耗是不好計算的。
如果黎安不是叫人專門盯了這方面的事,還真叫他糊弄了過去。
一本賬冊自黎安手上直接扔了下去,高位上的人好整以暇地看著變了臉的尚書令,施施然開口,“不巧,本王曾與大將軍商定三百金、三百石,開銷損耗,皆在帳中。至於其餘徵調,不過祁州、桓州、沙洲,並湖州、嶽州兩處,有過糧草兵馬徵調。”
“作為戰區防線之一,以上五地,莫不是有糧草囤積,以備戰時之需。所用所取,皆在賬上。”
黎安說著,垂眸瞧著自己指尖,意味不明地道,“你以為,本王所言,盯著大將軍錢袋子一事,是在開玩笑嗎?本王可沒有大度到,會任人胡亂揮霍,本王費盡心思養起來的國庫。”
說到此,黎安嘆息了一聲,“想當年皇兄駕崩,朝堂內外混亂不已。本王四處籌措,才穩住了國庫赤字,到陛下登基,才還完欠賬,國庫見豐。本還想著,等陛下年長些,談及納妃立後之事時,可將這國宴辦得喜慶些,叫天下黎民,都沾沾這喜氣……”
黎安說得感慨,下一刻卻是倏地冷厲了聲音,“結果,本王這些錢,還沒讓活人享受著,倒是先給了死人安樂?!”
大言不慚地將國庫所有,說成是自己的錢,這公然將國庫私有的發言,卻是無人敢反駁黎安。
正如他所說,這國庫赤字,是在他的運作下消解的,也是在小皇帝登基後,由當今攝政王將國庫養起來的。
一直以來,別的事攝政王都很少管,往國庫撈錢的事,他是意外的積極。
原來是將這國庫當作了他的私庫!
眾人此時恍然大悟,卻是半點不敢在此時吱聲,說他這話有問題。
刻意咬重的“死人”二字,叫人後背發涼,總錯覺他不是在指太廟裡供奉的先祖。
但很快,他們就明白,那真不是他們的錯覺。
動了攝政王的錢,就跟動了攝政王的命一樣。
這是所有人始料未及的。
向來放任他們拉幫結派、結黨營私的攝政王,一夕之間,抄了好幾個朝廷重臣的家,抄沒金銀私產不計其數。
據粗略統計,僅這幾家重臣三族所抄沒的家財,便抵得上國庫兩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