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 作品
第285章 遼西竹氏(第2頁)
“對於我們來說,下策是強攻令支縣,中策是調動對方的大軍出城後,通過野戰解決對方,上策是將令支縣三面包圍,圍而不攻,留下東面放其離開。
如果對面短時間內仍然固守令支縣,我們就可以在東面設置埋伏,一旦對方撤出令支縣,必定中了我軍的伏擊。
而對於令支縣的烏桓來說,他們必定認為上策是趁我軍立足未穩之時,向我軍發動突襲,爭取野戰擊潰我們。
中策是在我軍未形成合圍之勢時,立刻棄城而逃,向北投靠丘力居。
下策則是固守令支縣,尋找時機,給予我們致命一擊。”岳飛解釋道。
“嗯,為何對於敵我雙方來說,上中下三策皆不相同?”作為此次隨軍出征的嚮導田疇,突然問道。
“這我倒略知一二,因為信息不對等造成的判斷誤差。這些年我們幽州軍隊除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以外,幾乎其他軍隊很少和遊牧民族交手,即使當初拿下上谷郡,也必然沒有引起遼西烏桓太大的重視。
一旦他們得知領兵前來的並非白馬將軍公孫瓚,他們必然會輕視我們。
我們雖然知道自己的戰力水平,但是對方並不知道,因為對方兵力並不佔優,而令支縣的西面又是一望無際的草原,非常適合騎兵縱橫馳騁,所以對於他們來說,上策就是在我們行軍途中,趁我們兵卒疲勞,立足未穩,對我們發動突襲。
而我們的上策,之所以是圍而不攻,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幽州對遼西郡最大的優勢並非是軍力上的,而是資源。
自從我們開發沿海多個縣城,在沿海設立了無數工廠後,海魚、海帶等食物陸續運送到幽州各地,加上去年棗祗的族弟棗軾來到我們幽州後,農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糧食儲備豐富,倉庫堆積如山。
反觀遼西郡烏桓,他們不擅長農業,至今仍然以放牧打獵為生,所存食物必然不多。
一旦為我們圍困太久,糧食殆盡,將士士氣低下,是無法與我們決一死戰的,戰就是必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