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 作品

第371章 霸王南下


 
“史侯,敢問你們幽州如此大力的興辦學校,僅僅只是為了讓百姓學習一項生存的技能,提供他們工作的機會,就沒有想過通過教學,讓學生們走上仕途?”徐庶眉頭微微一皺的問道。

“哈哈,有些事情看來還是瞞不過元直先生。幽州未來的人才選拔會捨棄察舉制,而是通過學校的教育,以及進行重重考核後,最終確定。

大漢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到了如今日薄西山的時候,原因有很多,而察舉制正好是其中之一。

察舉制的弊端太多,舉薦權長期掌握在地方最高行政官手中,導致了太守或是刺史出於私心舉薦門生故吏、親朋好友、甚至營私舞弊、朋比結黨。

這種舉薦制度充滿了個人的主觀情緒,嚴重影響了人才的選拔,使得許多有才之士鬱郁不得志,缺乏客觀與公平公正。

而且被舉薦進入仕途的人才,也因為道德的束縛,在儒學為尊的大漢,他們必須對舉薦人保持師生之禮,併為之效命。

這樣極易形成一個個小團體,繼而演化成朝廷上的不同派系,爭相鬥爭,嚴重影響大漢王朝的政治與發展。

近些年來,大漢察舉制的弊端日益明顯,舉薦的人才大多都是無能之輩。地方舉薦權被少數公卿大臣、名門望族所控制,他們舉薦的官員往往看重對方的門楣家世而不管其學問品質如何。

如此使得察舉範圍越來越狹窄,被察舉者也大都名不符實。

這樣的人擔任縣令或是郡守,成為當地的父母官,才真正成為百姓的災難。

甚至出現了汝南袁氏那般的四世五公,以及其他世家大族一樣的累世公卿。

以袁公路為例,如果不是出身汝南袁氏,憑他的能力與德行如何能被朝廷封為虎賁中郎將。

現在的察舉制已經變相的成為世襲制,成為那些公卿大族維護自己勢力,維持特權的工具罷了。

官僚制度,一旦變成世襲制,王朝會因此很快的腐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