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鼓相當 作品

第375章 驅狼吞虎,借刀殺人

 袁徽是這個時代的著名隱士,時值天下大亂,獨自南下避難交趾,成為本地豪族士燮的客卿。

 司徒趙溫曾經禮闢袁徽為門下官吏,但是當時朝廷內部腐朽不堪,大漢各地狼煙四起,袁徽不願意出仕,以生病為由,拒絕應招。

 原本歷史中,袁徽兄長袁霸以當時長史的身份與中軍師荀攸等人勸諫曹操進爵魏公。

 數年之後,袁霸等魏國公卿共勸魏王曹丕即皇帝位。

 曹丕稱帝后,封袁霸為九卿之一的大司農,是管理國家財政的最高官職,亦是魏國建立後第一任大司農,可見曹丕對於袁霸的信任程度。

 袁徽之弟袁敏,少年時習得精妙劍法,武藝高超,又善於治水,多次解決黃河水患,官至河堤謁者。

 從兄袁渙,乃三公之一司徒袁滂之子,袁渙早年曾任郡功曹,後被公府徵辟,相繼被舉為高第、秀才。

 幾經輾轉之後,投靠曹操,拜沛國南部都尉,後又任諫議大夫、郎中令等職,在任上盡心盡責,以忠言直諫聞名。

 而使袁渙最出名的還是他在棗祗英年早逝之後,幫助其完善了屯田管理體系。

 袁渙提出“樂之者乃取,不欲者勿強”的策略,推行自願屯田政策。

 百姓不願意參與屯田的,不強迫,而參與屯田者糧食收成豐厚時,還會有特殊的獎賞。

 袁渙積極尋求與百姓合作屯田,防止矛盾激化威脅政治大局。

 實踐中出真理,根據出現的各種情況,去繁就簡,創造性地制定典農官僚體系和落實屯田自願原則,使得魏國的農業大幅度增加。

 後來魏國四處用兵之時,很少出現曹操時期各種軍糧短缺的情況。

 袁徽比起自己的幾位兄弟,名聲小了許多,因為此生大半時間都在交州度過,留給世人的印象也只有史書中的寥寥幾筆。

 反而因為其活到了九十九歲的高齡,而更令世人驚訝。

 …………

 “袁老弟的意思我也明白,不過夜郎王為何會出兵九真郡確實讓人費解,要知道夜郎國封閉自塞,道路難行,連南下的行商都很少前往那裡,他們消息非常閉塞,不然也不會鬧出夜郎自大這樣的笑話出來?”士燮百思不得其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