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周世宗改滅為限,大智、大幸
觀音聖蹟訪遺蹤,更上南山第一峰。
萬里煙霞空色相,一天雲氣蕩心胸。
驚濤拍岸聲疑虎,怪石蟠空勢似龍。
到此頓消塵俗慮,隔林飛度一聲鍾。
普陀山原名梅岑山,因西漢末年梅福在此修道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普陀山及附近諸島被稱為“甬東”。山東南緊鄰一更小的島嶼,懸峙海中,稱洛伽山,因此普陀山又往往連稱普陀洛伽山。明朝時實行海禁,普陀山的寶陀觀音寺被毀,後又被欽賜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山以寺名,此為普陀山名之始。
普陀舊志雲:“名山勝境,本仙真棲息之鄉,絕島荒嵎,為賢者避世之地。伊人宛在,遊子關情。”關於普陀山有這樣一個傳說:唐鹹通四年,日本僧人慧鍔第三次入唐求法,至五臺山中臺精舍,見觀音像妙相端嚴,懇請迎歸本國。舟過蓮花洋時遇風浪,洋現鐵蓮花阻舟不得行,漂至潮音洞畔,因菩薩不肯東去,遂與新羅商賈一起留像於洞側,山上居民張氏目睹此情,舍所居雙峰山(今普濟寺後山麓)之宅供奉,俗呼為“不肯去觀音”。至後梁貞明二年,在張氏宅址之上修建“不肯去觀音院”,清代名士裘璉題詩《佛指名山》,詩云:“海外奇峰翠入天,峰頭朵朵削青蓮。名山如此不肯去,成佛應在靈雲前。”
金廣願一行四個人來到了舟山市普陀區,在酒店安頓之後,照例周大小姐請客吃了一頓海鮮大餐。
“這次的目的地應該是普陀山的普濟寺。普濟寺創建於後梁貞明二年,是普陀山第一大寺院,寺內圓通殿(圓通是觀世音菩薩的別號)供奉著觀世音三十三應身,所以去這裡應該沒有錯。”杜妙德給大家介紹了查到的資料。
“前幾天在峨眉山遇到十惡時,差一點就連累了當地的村民,這次咱們選擇夜晚行動,這樣應該就不會牽連到其他人。”妙自如不希望牽連到普通人。
“這次自如學姐去取經文,我們少了治癒能力,所以還是一起行動以免落單,萬一出現什麼不測也能互相照應。”金廣願自覺能力較弱尋求安全起見。
“我覺得我們更應該研究一下配合戰術,把我們的能力發揮到極致,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嘛。”周喜緣還是更喜歡進攻。
四人商討之後,回到酒店休整,等到夜幕降臨才前往普濟寺。這一路風平浪靜,沒有出現任何阻礙。來到普濟寺的門前,只見寺門大開,既不見十惡的成員,也不見寺內有僧人出來迎接。
“有點奇怪,雖然現在是晚上,但也不至於一個人也沒有,寺門就這麼開著,好像在等我們進去。”妙自如感覺有些不對勁。
“這個島上全是觀世音菩薩的信徒,也許他們事先躲在寺內,給你準備了一個驚喜party。”周喜緣半開玩笑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