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坎坷的一生(第2頁)
紹興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陸游發現楊存中掌管禁軍時間過長,其權力日益膨脹,已經給朝廷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他挺身而出,向皇帝直言進諫,請求罷免楊存中的職務。高宗趙構聽取了陸游的建議,將楊存中貶為太傅、醴泉觀使,同時提升陸游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讓他負責司法方面的工作。
陸游的這一系列舉動充分展現了他的正直與忠誠。然而,在那個政治昏暗、奸臣輩出的時代,他的正義之舉往往會引來無數的阻力和困難。但即便如此,陸游依然堅守自己的信念,毫不退縮地為國家和人民奉獻著自己的力量。
隆興元年(公元 1163 年),南宋皇帝宋孝宗做出了一個重要決策——任命張浚為都督,並由他來負責領導北伐戰爭。此時,作為一名充滿智慧和洞察力的愛國詩人,陸游深知戰爭的複雜性和危險性。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上書給張浚,誠懇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儘早制定出全面而長遠的戰略計劃,切勿輕率地發兵出征。
張浚聽取了陸游的部分意見後,派遣手下大將李顯忠和邵宏淵率領軍隊出擊。他們成功地收復了靈壁和虹縣,並進一步佔領了符離地區。然而,不幸的是,由於李顯忠和邵宏淵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和與矛盾,這導致了宋軍在戰場上的混亂和失利。最終,這場被稱為“符離之戰”的戰役以宋軍的慘敗告終。
這場戰敗對南宋朝廷產生了巨大的衝擊,一時間,各種主張偏安一隅、妥協求和的論調開始盛行起來。面對這樣的局面,張浚主動向皇帝上疏請罪,表示願意承擔責任。最終,他被貶為江淮宣撫使,失去了原有的權力和地位。
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春,陸游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志在恢復”。四月,“隆興和議”將籤成,陸游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瀕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只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一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游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游為建康府通判。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陸游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游“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游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