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吳國新官制大調整,告別草臺班子(第2頁)
正規軍體系太過扁平,“隊”,“營”,“軍團”3層太少了。
一旦大規模提拔,軍官的位置就不夠安排。
當初起兵,一切從簡,很多方面都過於粗陋。
如今帝國逐步成形,該適時做出調整了。
正規軍團建制,由3層細分為5層。
10人為一班,50人為一排,250人為一連,營級不做調整,依舊為500人。
在營和軍團之間,增加了“團”的編制。
2500人為一團。
10000人為一軍團。
軍銜按照從小到大,重新細劃分為:
2等兵、1等兵、士官、准尉、少尉、中尉、上尉、銅星校尉(1星,2星,3星)、銀星校尉(1星,2星,3星)、金星校尉(1星,2星,3星)。
再往上是,陸軍元帥、海軍元帥。
李鬱身兼兩個元帥。
……
新兵入伍即為2等兵,月薪4兩。
1年後,無違紀即自動轉為1等兵,月薪5兩。
士官是兵頭將尾,月薪8兩,可指揮1個班。
准尉是最低一級軍官,月薪10兩,指揮1個排。
少尉月薪20兩,指揮1個連。
中尉月薪40兩,指揮1個營,原指揮使稱呼取消。
上尉月薪60兩,指揮1個團。
銅星(1星)校尉月薪300兩,指揮1個軍團。除林淮生外,各正規軍團正副總指揮暫定如此。
另外在肩膀加星星的這個遊戲裡,每多1顆星月薪就增加100兩。
……
按照李鬱的想法,需嚴格控制校尉以上的升遷。
至於說搞出123星,主要是防止賞無可賞。未來的戰爭還多著呢,總不能讓人立下軍功沒空間升遷吧?
既然考慮到了戰爭的漫長,那必定就要考慮士兵的新陳代謝。
陸軍部正式發文,
以後吳軍募兵分2種。
1種是合同制有固定期限的士兵,滿3年無條件批准回鄉。
平時無餉,回鄉時一次性獎勵100兩。
軍功賞銀一樣拿。
3年內任意一個時間點戰死,皆給與撫卹金100兩。
另外1種是職業兵,無固定期限,奔著當軍官去的。
想退出?
除非傷殘、年老力衰,經陸軍部批准後方可。
……
吳軍的戰場傳令系統也過於滯後。
於是在小鼓之外,又增加了號角和哨子。
戰場嘈雜,只有大號角那渾厚極具穿透力的聲音能夠傳入所有士兵的耳朵。
而哨子則是掛在軍官的脖子上。
士兵們聞尖利哨聲則火槍齊射!
另外,
專職的傳令騎士也不可或缺。
騎士的軍帽頂上多了一根長長的盔纓,醒目好辨認。
……
武官軍銜大變動,文官職級自然也要加以完善。
李鬱直接來了個10級文官制度,
1級最低,10級最高。
大臣對應的是9級文官,署長對應的是8級,副署長對應7級。司長對應6級,副司長對應5級。室長對應4級,副室長對應3級。
從文官學校畢業後就是1級,當差滿5年必升2級。再往上則和工齡無關。
若表現平庸,那就是一輩子的2級文官。
地方上,
知縣對應4級,知府對應6級,巡撫對應8級。
……
月薪方面:
9級文官為1000兩,8級為800兩,7級為600兩,6級為500兩,5級為400兩,4級為300兩,3級為200兩,2級為100兩,1級為50兩。
在10級文官之外,再設文吏。
文吏為合同制,5年期限,月薪5兩,要求精通文墨、算術。期滿後不可再續!必須離開!
文吏的唯二出頭之路:
一是通過考試進入文官學校。
二是加入軍隊,從2等兵做起,服役滿3年後可免試進入文官學校讀書。期間若有立功或傷殘,按照軍中標準對待。
10級文官暫時空缺,留給“相”的。
至於說是宰相還是首相,暫時未可而知。
……
從月薪來看,文官遠遠高於武官。
但武官有軍功賞銀,文官沒有。
表面看來,
李鬱給底下人定的薪水似乎挺高,但實際上並不是。
以清廷的江蘇巡撫為例,一年的養廉銀就是12000兩。蘇州知府養廉銀有3800兩,元和知縣有1700兩。
大明的那種“乞丐待遇”聽起來很好聽,但是一點都不實際。
清承明制,初期定的俸祿也很低,知縣年俸不過區區幾十兩。
人,混到了這個地步。
若是僅靠俸祿生活都可以算是神仙般的君子了。
萬里無一!
故而雍正開創養廉銀,同時鐵腕整治。
……
李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