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第3頁)

 特別是像夏芯國際這種做芯片代工製造業務的公司,每一個訂單要的芯片,最差都是百萬量級起步。 

 幾個點的出入就意味著成百上千萬顆芯片會被報廢,加上原本良品率就不可能是百分之一百,這樣疊加起來,生產成本直接飆升。 

 不過在場這些高管,也只是吐槽技術不達標,但沒有一個人埋怨合作企業不給

力。 

 作為行業內的高級管理,以及夏芯國際在大夏聯邦半導體產業的特殊地位和經歷,他們太理解大夏聯邦半導體市場困境。 

 從科技電子產品那數十萬億甚至數百萬億級別的廣袤商業相比,光刻機市場的盈利堪比九牛一毛。 

 那是真的賺得少,壓力又大、項目難度也大。 

 雖然一臺光刻機商業出售後,可以賣到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美元,但研發、製造出這樣一臺光刻機的投入卻遠超幾十億美元。 

 偏偏光刻機市場的全球賽道和全球其他行業一樣非常殘酷,競爭玩家也多。 

 只要落後第一批隊一步,立馬就會被前面的人搶走所有高端份額,而如果甘願在中低端市場的舒適區生活,則會被這些掌握高端技術的半導體公司進行降維打擊,從而導致利潤越來越少。 

 項目利潤越來越少,就越不可能和擁有高端光刻機的企業競爭高端市場。 

 別人做高端市場,技術升級成功,就能繼續賣高端價位,賺更多的利潤。 

 而“降級成功”,不僅品牌影響力與盈利會被影響,行業份額也會越來越少,最終陷入慢性死亡。 

 比如他們剛剛提及的上滬微電子公司,這家公司聽說其研發經費僅有幾億夏元,團隊人員也只有幾百人,屬於人少錢少,卻要幹大事的狀態。 

 出不了成果才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