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前秦天王苻堅(第2頁)
不過,他這個王,只是一個傀儡罷了,還沒有當上幾個月,就被迫禪讓給李淵。
至於原高句麗的王室,李淵也沒有趕盡殺絕,而是給與他們很多優待,畢竟,凡事留一線,不是所有人都叫司馬懿。
現在的道德,還沒有敗壞到那個地步。
不過也正因如此,李淵才能迅速穩定高句麗局勢。
而且,王羽不知道的是,李淵從原高句麗王手中,接過禪讓王位到現在,也不過是過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罷了。
…………
對於李暠這個人,王羽也是有所瞭解。
李暠,出身隴西李氏,十六國時期西涼開國君主,前涼安世亭侯李弇之孫,唐朝皇族的先祖,起碼李淵是這麼說的。
李暠少年時,便十分好學,性情沉靜聰慧,不僅寬厚謙和,而且器度優雅,通讀經史,特別擅長文辭。
李暠年長後,便精通武藝,開始研讀《孫子兵法》。
龍飛二年(397年),建康太守段業自稱涼州牧,號神璽元年,建立北涼,拜李暠為效谷令,後敦煌索仙推舉李暠為敦煌太守。
到後來,北涼的晉昌太守唐瑤宣佈反叛北涼,向敦煌、酒泉、晉昌、涼興、建康、祁連六郡傳發檄文,推舉李暠為冠軍大將軍、沙州刺史、涼公,兼任敦煌太守。
李暠得知消息後,於是在境內大赦,建年號為庚子,建立西涼政權,定都酒泉,追尊祖父李弇為涼景公,父親李昶為涼簡公。
李暠在建國後,便以“諸事草創,倉帑未盈,故息兵按甲,務農養士”為指導思想;
在政治方面,努力做到知人善任,積極納諫,執法寬簡,賞罰有信。
他赦其境內百姓,並號召因戰亂而背井離鄉的百姓返回家園,重視農桑,並給這些重返家鄉的百姓以優惠待遇和資助,很快就有逃民二萬三千萬多戶遷回敦煌。
為了統一河西,他還派遣重臣宋繇東征涼州,西擊玉門,都取得成功。
隨後,李暠還實施了“寓兵於農”的措施,將大批軍隊開到玉門關、陽關等地屯田,廣積糧谷作為東伐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