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名將落幕,萬人空巷(第3頁)
而且,漢代喪葬禮俗,內容頗為複雜多樣,在統治階級和平民百姓中廣泛存在。
之所以能這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傳統的因素,也有現實的因素在內。
在原始社會中,由於生產力低下,人類對自然界的許多現象無從解釋,從而對身邊的事物存在恐懼與敬畏,於是產生了萬物有靈的信仰。
伴隨著這種信仰,人類不斷認識周圍事物,與此同時,人類也試圖對自身的存在作出解釋,為了解釋人類的精神活動和身死現象,靈魂說應用而生。
古人認為人死後肉體消失,但靈魂不滅,仍能參與和影響人們的一些活動。
這種觀念一產生便迅速盛行,至漢代仍為各階層的人們所推崇。
漢代人相信人死靈魂永存,還會在另一個世界,像活人一樣繼續生活,因而注重把死人當作生人看待。
為了使死者能過上舒適、安穩的生活,墓室的形制和結構儘量模仿現實中的房屋,隨葬品儘量將生人所用的工具、物品納入墓中,甚至將房屋、田地和家禽、牲畜之類也製成模型和偶像,以供隨葬。
完全用現實生活來為死者構造地下世界,所謂“厚資多藏,器用如生人”。
這種現象,在許多漢墓中均有發現,如古城漢墓,墓葬形制為帶斜坡墓道的磚徹多室墓,由墓道、通道、前室、後室和耳室幾部分組成。
出土器物有釉陶倉、釉陶井、陶狗、陶雞、五銖錢等。
不僅如此,漢人也相信“人死為鬼,有知”,可降福生者,亦可禍害生者,那麼為求死者對生者的保佑,祭祀就成了一種經常性的活動。
上至皇帝,下迄百姓,都為之樂此不疲。
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會進行厚葬,一些明達之士,就會多抗俗禮而遺言薄葬,皇甫規就是其中之一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得不說,皇甫規此舉,在這個時代真是讓人好生敬佩。
送葬路上,有著數不清的馬車浩浩蕩蕩奔騰,王羽放眼望去,再不濟也有千剩,就是為了送牛車一輛,此事一旦傳出去,必會成為一段佳話,甚至在歷史上廣為流傳。
因為他王羽,會讓人把這種精神,傳播下去。
馬車點速度還是很快的,大約半個時辰的功夫,車隊就停到皇甫家族的祖墳之地,也就是停在嶽庭山北麓的山腳處。
此地依山坐嶺、風景秀麗,確實是一處極佳的長眠之所。
這位大漢的名將,也算是壽終正寢了!
對於大漢王朝來說,他這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招撫羌人,安定羌變,緩解東漢朝廷與羌人之間的矛盾。
皇甫規生逢季節性亂世,素習羌事,因此他反對對羌人一味鎮壓殺戮,而採用招撫政策,他認為羌戎潰叛,不由承平,皆由邊將失於綏御。
對於羌變,若求猛將,不如撫以清平之政;
明習兵書,不如郡守奉法,使之無反。
他上表書奏,免了一批多殺降羌、不遵法度的官員,羌人由是感慕,前後相歸降者逾二十萬口。
這對漢羌之間的融洽,十分有利,更使邊疆地方得以安寧。
他與張奐、段熲都聲名顯達,京師稱他們為“涼州三明”(皇甫規、張奐、段熲分別字威明、然明、紀明)。
而且,皇甫規一生清正,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不畏權奸,曾數次遭權幸奸黨的陷害,但仍毫無畏懼,剛正不渝。
他愛才惜才,薦賢委位,當年邁時即舉薦才略兼優的張奐,代替自己的職務,後張奐不負其望,在安定羌變中亦有殊功。
他這一生都獻給了國家,如今終於可以安息了。
皇甫將軍,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