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 道不同,就剩兩個
“我覺得新能源不太靠譜,還是要做燃油車!”
“自己造車耗資太大,還是要從代工開始,積攢實力。”
“車企投資麼,還要再調研一下。現在車企感覺都沒有賺錢的。”
“我覺得車企還是建在西南好一點。”
這些未來投資人各有各的意見,而且有些意見,和兩位主要投資人意見相左。
比如郭凡和王聰一致要做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就有數位老闆發言反對。
至於郭、王二人為什麼要這樣做,ppt裡已經說的很明白了。
我國燃油車工業起步晚,專利技術和銷售渠道,完全被國外大型車企把持,我們只能在他們的夾縫中喝幾口湯勉強餬口。
這就和前些年一樣,大家有錢了,都想買BBA的車,因為這是數十年間,國人形成的思維慣式。
有錢了,大家都想買大房子,買豪車,這是刻印在一個時代國人心中的執念。
這種執念長久形成,絕不是一朝一夕能糾正過來的,更何況這也沒什麼錯,每個人都有追求舒適生活的權利。
那麼問題也隨之而來,大家都以買外國燃油車為榮,而在國內要是造燃油車,躲不開外國的技術,比如發動機等大件,基本都要買外國的技術,或者直接買國外的成品,這樣就沒法走向高端。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國內即便造出上百萬的豪車,結果媒體一爆料,發動機等大配件,用的都是國外產品,那他們為什麼不直接去買法拉利、保時捷、寶馬、奔馳等國外品牌呢?
所以只要是還做燃油車,就永遠活在國外車企的陰影下,永遠別想有出頭之日。
畢竟國外在19世紀就開始造汽車了,一百多年的沉澱,並不是國內努努力就能追上的。
而新能源汽車,就是最好的彎道超車的項目,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連這點都無法接受,那麼他們之間就不存在合作的基礎。
所以王聰當場表示,不會考慮燃油車,不過會生產過渡的油電混動汽車,這樣一輛車存在兩種驅動方式,可以博採兩家之長,能兼顧兩種驅動方式的優點。
“混動汽車?這不是一輛車裡,多了一套機關配件?價格要上去,而且結構更復雜,修起來更困難,這能有銷路嗎?”
這些思維傳統的投資人,還是不願意相信新能源汽車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