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心動Zzz 作品

第1192章 柳條筐

曾凡用石鏟將地表的野草清除,然後將下面的泥土剷下來,大多數不含雜質的黏土都可以燒製陶器,只是成分不同,對工藝和火候要求也不一樣,當然,燒出來的陶器質地也會有很大差別。

 剛開始是實驗性質,他也不指望一次成功,為了節省時間,選中的地方是水位下落後的河岸邊上,一個兩米多高的立檻,這樣的河岸有幾十米的長度,他帶領人掏出五個一模一樣的圓形立窯輪廓,下面燃燒室墊石頭做基座,窯體裡面和前面用泥坯塑形,留出火道和煙囪,陰乾幾天定型後就可以燒了。

 小窯試驗起來方便,也不需要浪費太多木頭,摸索出規律後,再慢慢建造更大的。

 泥坯窯一天時間就弄好了,等待陰乾的時候,他開始研究用黏土做陶坯。

 無論用何種土做原材料,都要求土質必須去除太大的顆粒和雜質,但也不是顆粒越細膩越好,土質細膩更方便塑形,燒製出來密度較大,防水性較好,但也容易燒製過程中變形或者開裂;摻入一些粗糙顆粒有一定吸水性和透氣性,也容易保持形狀,但明顯不太適合他們用來煮飯。

 土質的顆粒大小到什麼程度,要不要混入其他成分,曾凡都需要慢慢實驗,他只有一些粗淺的理論知識,想要做出實物來,顯然沒有那麼容易。

 翻閱過大量考古圖冊和書籍後,曾凡當然知道仰韶時期代表性紅陶,龍山時期的黑陶,也看過大量出土文物的圖片,這裡的黏土也有點發紅,他不知道是不是所謂的紅陶土,不過也無所謂,只要能燒出可用的陶器,紅陶還是黑陶都可以。

 要想陶器耐高溫,可以在裡面加入石英石、雲母、或者氧化鋁等礦物顆粒,曾凡對這方面瞭解不多,但是他知道石英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外表比其他石頭透明度高,更像玻璃,去山裡的時候也收集了許多類似形態的石頭回來。

 這種石頭硬度比較高,磨製起來更費力氣,那些敲碎的石塊磨下來的石粉收集起來,讓人繼續加工粉碎,這時候正好作為燒陶的添加劑用來實驗。

 五個土窯曾凡打算燒製不同材質的陶坯,用來進行對比,三種加不同石粉,兩種就用黏土,只是一種顆粒粗,一種顆粒比較細,方便進行對比實驗。

 不同材質陶坯的大小形狀儘量保持一致,這樣更容易進行比較,他沒有再費力氣研究可以轉動的製陶輪,所有坯型都是純手工捏成,做好後放置在陰涼處等著慢慢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