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7章 未知空間(第3頁)
曾凡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才實現更高效的反引力飛行,繼而發現了跨空間穿越的現象,總結出空間傳送的方法。
為了實現高效的能量利用,曾凡在能量球內部用極細的碳納米管編織了一個複雜的網狀結構,原子都只能在碳納米管內部單個通行,不同能級的氦核、中子、質子、電子、光子束都會進入不同的碳納米管通道,無論是內部釋放的原子能,還是外部吸收的各種能量,都會沿著一定的通道進行逐級過濾,能量先滿足自身需求,多餘的匯入內層的儲能區域,讓每一份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不過,曾凡並不能感應到所有的粒子,電子光子雖然不能直接感應到,但是可以通過電磁作用進行約束調控,它們也是最大的能量載體,至於質量比電子還小上億倍,更難以監測的中微子,曾凡也只能無視了,愛去哪去哪吧。
正是這些微觀尺度精巧的結構設計,讓能量球具備高算力的同時,還可以對內部原子進行精確的能級漲落調控。
當然,主要也是能量球主體材料都是有序分佈的碳原子,儘管數量眾多,但是調控難度相對較低,比較容易操控。
懸浮和傳送都是利用的反引力,可是對調控精度的要求不是一個數量級,傳送的難度當然高很多。
反引力只需要操控能量球內一部分原子,跟地球引力場內的原子能級變化頻率反向操作就行了,傳送則需要掌握一定變化規律,要進行更精細更復雜的運算,調控的原子數目更多。
地球引力場是由範圍內所有微觀粒子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區域又有各自的引力場,這些區域的原子能級變化頻率並不一致,差距也很細微,這也是曾凡跨空間傳送的關鍵所在。
他必須對傳送出發點和目的點區域的原子能級變化頻率都有足夠的認知,才能完成傳送,這些數據能量球自己傳送需要大量運算,曾凡不需要像能量球那樣單獨計算,也可能他的感應能力自動完成了運算,這種低層次的運算不需要他在主意識層面進行,感覺可以就能傳送,成了天賦技能一樣。
按照曾凡設想的實驗思路,他把能量球傳送到了一個未知的地方,一片給他感覺無比寂靜的空間。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