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超級大腦(第2頁)
珊瑚蟲屬於腔腸動物門,大多數只能在二十到三十攝氏度左右的海洋中生存,對水質的要求也很高,它以捕食海洋裡細小的浮游生物為生,珊瑚蟲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海水中的鈣和二氧化碳,然後分泌出碳酸鈣,也就是石灰石,變為自己生存的外骨骼。
正是憑藉這個特殊的技能,生成了海洋中多種多樣美麗的珊瑚,也形成了各式各樣的島礁。
珊瑚蟲和共生的蟲黃藻,與藍藻,硅藻,褐藻,大多數魚類等很多海洋生物一樣,都是群居性生物,儘管物種不同,它們都通過生物電信號互相通訊,傳導信息。
曾凡最初的設想是利用它們的這個特性,編輯出一批高度可控的藍藻,珊瑚蟲和其他多類海洋微生物,在海底建設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型生物圈。
想辦法讓它們通訊的生物電信號和超級計算機的基因芯片產生連接,從而實現對這些生物的控制,來構建一臺原始的生物計算機。
通過宏觀到微觀的逐層控制,來實現更精準更可控的基因編輯,並且這樣的生物計算機還可以有更多可能,可以小到編輯單個微米納米級的細菌病毒,大到控制數以萬億計的蟲黃藻,珊瑚蟲軍團,未來通過它們建造一個真正的海底實驗室也不是沒有可能。
在酒店和馮倩的談話激活了曾凡更多的想法,海洋的面積比陸地廣闊的多,未來人類數量繼續增加,利用珊瑚蟲的特性建造適合居住的海底城市,不是一樣可以增加生存空間嗎?
星際移民還很遙遠,海底城市似乎不是那麼難以實現!
要實現那樣的目標,珊瑚蟲的環境適應能力必須提高,低於二十度不行,高於三十度也不行,光照少了不行,水質差了還不行,這可有點太嬌氣了。
還有,要建築適宜人類居住的海底城市,這些珊瑚的生長位置可不能太隨意,還要有一定的自主造型能力,這些都需要通過基因編輯實現出來。
曾凡想將藍藻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和珊瑚蟲的建造能力結合起來,製造出一種環境適應能力強,可控性高的新型物種,像機器中的零件一樣,組建起一臺可以自給自足根據需求擴展的生物計算機。
它們可以在海底不斷繁衍,組成一張龐大的網絡,分散開就是一個個的微型計算機,聚集到一起就是一臺超級計算機,還可以根據需求建造出各式各樣的海底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