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末日基地(第2頁)
至於效率更高的核能,反而是最不可能的選項了,現在自持力最長的核電技術,是燈塔國的核動力航空母艦,也不過堅持五十年就需要更換燃料,未來的環境不可能持續提煉鈾礦,核燃料也不可能長期儲存,核電站的技術難度也是最高的,一旦發生事故,整個基地全部完蛋,綜合下來安全性最低。
經過多番對比,反而是目前使用最少的地熱能是最安全可靠的能量來源,哪怕在海底也有許多地熱能源可以利用。
建設水下基地儘管技術難度也不低,建成後在未來生存下來的幾率卻最高,地熱能可以直接供給生物生長的能量,配合曾凡研製的新型菌類,也可以發電,儘管發電功率和現在的大型電廠沒法比,勝在安全持久,只要地熱持續輸出,發電菌類可以一代代的無限期生存下去,提供穩定不斷的電力供應。
基地的設備不需要太大的功率,能保持最低消耗的功能就可以,足夠耐久和穩定的供應才最重要。
綜合以上的考慮,薛燕他們在遊戲裡陸上和水下的大部分基地都選擇在有地熱能的地方,即便是沒有陽光、沒有空氣,他們也能建設可以自給自足的小型生態系統,利用地熱能量持續的生存下去。
極限的條件下,現在絕大部分的設備都不可用,可以不斷自主進化的生物體才最靠得住,這個前提也是有穩定可靠的能量補充和營養來源才行。
薛燕選擇的第一個末日基地就位於太平山腳下。
小院的地下室做好防水密封,在災難的初期也能挺過去,可是隨著海平面上升,承受的水壓越來越大,後期就未必安全了。
地下室的出口在太平山腳下一個山洞裡,於是他們遊戲裡的第一個基地就在這裡,建在太平山內部,只需要出口足夠牢固,龐大的山體就是最好的保護罩,山體內部湧出的溫泉就是基地的能量來源。
擂鼓島當初建造海底實驗室的技術,稍加改進就可以用在基地建設上面,哪怕被海水淹沒,基地的水密門也能打開,讓他們可以進出,不影響內部的安全。
基地內部通過培養的各種植物和蘑菇來保持氧氣的平衡,同時也能為避難者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
曾凡研究的能發電的菌類為可以為基地提供一定的電能,雖然總功率很小,勝在足夠的穩定,為一些必要的設備提供能源。
太平山的基地是最早的基地,規模也不太大,算是實驗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