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心動Zzz 作品

第965章 召見

彈劾奏摺留中不發,在有些大臣的眼中,那就是皇帝還沒考慮好,也可以認為皇帝嫌彈劾的火力不夠。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拿來說,就算查實了又能怎麼樣?

於是,彈劾詹士府官員,想要以小博大的彈劾奏摺一下子就多了起來,彈劾的事項也越來越嚴重。

詹士府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主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輔導太子成長,這詹士府的官員對太子影響很深,人員選擇最重要的標準就是德才兼備的端重之士。

為了預防漢武帝時期江充離間父子感情的事情再現,詹士府的主要官員都由在職的京官中選拔,有尚書、侍郎、也有翰林學士,除了有德有才外,還要能得到皇帝的信任才行。

洪武年間,詹士府初設,朱元璋親自把關,這項政策執行的很好,太子也培養的很成功,可惜的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朱標命短,掛的太早。

到了朱佑樘的這個時候,詹士府仍然設置,屬官大部分也都是兼任,都有各自的工作要忙,負責教導太子讀書的翰林學士,內閣大學士更是如此,都已經不再詹士府掛職,這個太子專屬機構已經有點名存實亡了。

這次被彈劾的詹士府掛職官員其實都有點冤枉,他們大多數都沒機會教導太子,連見面的時間都少,而負責教導太子的大學士,翰林學士很多不在詹士府掛職。

剛開始有人彈劾詹士府官員,只是少數人在投機試探皇帝態度,後來皇帝把這些奏摺全部留中不發,彈劾的人越來越多,直指這些人教導太子不盡心,那就是項莊舞劍,把矛頭對準了內閣的三位大學士了。

內閣首輔劉健當年是皇帝的侍講學士,後來給太子上過課,現在是太子太傅;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現在是戶部尚書、太子太保;至於最晚入閣的東哥大學士謝遷,他長期擔任侍講學士,詹士府詹士,是詹士府名義上的最高官員,也是教導太子時間最長的人,現在還是太子少保,教導太子責無旁貸。

眼見皇帝連續幾天將彈劾詹士府官員的奏摺留中不發,對他們票擬的駁斥意見不置可否,謝遷的壓力最大,於是上表請辭所有職務,回家養老。

表面上就是把選擇權給了皇帝,不滿意我就讓我走人,實際上也是逼皇帝亮明態度,不要繼續縱容這股不良風氣。

以他們對皇帝性格的瞭解,如果是這次得病以前,這位皇帝當然會選擇後者,甚至這種事情都不會發生。

可是皇帝這次大病之後,行事風格變了許多,變得高深莫測起來,決策更加果斷,看似魯莽的決策好像都經過了深思熟慮,讓他們三個輔政大學士都無法反對。

前面幾年皇帝只是名義上的領導,實際上朝政大事都是他們三個處置,現在皇帝雖然不上朝,大部分奏摺仍然按照他們的票擬意見處置,可是他們知道,現在的皇帝和以前不一樣了。

果然,謝遷的辭表遞交上去後,很快得到了皇帝的單獨召見。

曾凡已經逐漸適應了皇帝的這個身份,但是仍然不太喜歡在正殿召見大臣,自己高高在上,下面的人低頭說話,感覺格外彆扭。

他通常都是在日常讀書的側殿會見大臣,雙方都有座位,他坐在書桌後面,對方坐在書桌前方,有點類似後世的公司老闆召見員工商量工作,只是老闆桌換成了寬大的龍書案。

一番不能避免的叩拜禮後,謝遷入座,曾凡才說道:“謝愛卿不愧狀元出身,文采斐然,你的想法朕明白,想要朕儘快表態,壓下這股風波,可是我的想法你不明白!”

“臣愚鈍,還請皇上明示!”謝遷拱手請示道。

“自太祖建國至今已經一百三十餘年,英宗土木堡大敗被俘也有五十餘年,大明承平日久,弊端湧現,我們這艘大船已經開始漏水,只靠修修補補起不了太大作用,如果不進行大的制度革新,以後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慢慢沉沒!”

“皇上欲革故鼎新,不知與這次事情有何關聯?”

“前朝變革失敗居多,總結表面原因不外乎三點:政策過於激進;用人不當;朝廷中樞紛爭,導致改革措施不能持久!”曾凡敘說自己的想法。

“表裡相依,皇上如此說,那應該還有內裡的原因,請皇上解惑!”謝遷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表面原因大家都知道,深層原因就眾說紛紜了,皇帝的看法和態度也決定了改革的方向和深度。

“行政效率低下,財政枯竭是我們改革的動因,要解決這些問題,既有的官僚行政體系必須重塑,能者上庸者下,減少投機鑽營之輩生存空間;王朝昇平多年,土地大規模集中到少數鄉紳地主,藩王巨賈手中,這些人有多種方法減免稅收,有的還要需要朝廷供養,改革必然要大量剝奪他們的利益,這個群體人數相比總人口只是少數,但是力量龐大,朝廷的官僚大部分都來自這些利益群體,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手段當然更會無所不用其極,這也是歷朝歷代改革失敗的最根本原因!”曾凡的說法在後世早就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在這個時代還是有些振聾發聵的效果。

“皇上見解深刻,臣不及也,唯有一顆赤忱之心,願意粉身碎骨,為陛下解憂!”謝遷確實被這番話鎮住了,離開座位跪下叩頭表忠心。

謝遷祖籍浙江餘姚,出身官宦世家,家裡也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也屬於皇帝口中要觸動的利益群體,改革的天然反對派,這個時候當然要表明態度。

曾凡不得不離開自己的位置,親自上前攙扶起來,表演一次君臣相知的戲碼。

皇帝能力再強,權力再大,也需要有得力之人願意為之驅使才能做成事,既有能力還能互相信任的人不多,劉健年齡太大,李東陽要主持永樂大典的刊刻,他們倆還要主持內閣日常工作,謝遷才五十多歲,有能力有品行,正是他選中主持的改革人選。

“詹士府的官員多是兼職,藉助這次彈劾事件仔細審查一下也是好事,你來負責重新選拔詹士府屬官,不要侷限於京官,我準備給你三到五年時間,替我出去巡視天下,探索改革良策,搜尋改革良才,太子將化名隨你前往,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開拓視野,回來之後,由你輔佐太子主持改革大計!”曾凡語重心長的說出自己的安排。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想要全面的改革制度,光靠閉門造車當然不行,有了好的改革方案還需要得力人員去執行,給他三五年時間去調查和準備,同時還能挑選人才,也算是一舉多得。

“臣謝遷!必不負皇上重託!”謝遷又一次離坐跪倒。

當領導的好處就是不用自己幹活,只需要動腦動嘴就行了,曾凡慢慢的適應了這樣的生活方式。

自古皇帝都是在不斷集權,哪怕自己不願意操心政事,也不會放心臣子大權獨攬,曾凡不擔心那些,他的意念場籠罩下,內閣六部、京城內外沒有多少事能瞞過他。

他把大部分朝政事項的決策權都下放到了內閣,只有特別重大的事項,或者內閣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事項再來麻煩他。

太子朱厚照每天午後過來找他彙報一次,主要內容就是聽政的內容,自己的感想等等。

他的聽政只是聽,不明白可以讓大臣解釋,他還不能隨便發表議論,也沒有決策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