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9章 恆星如何定位
以人類短暫的壽命觀察星空,恆星在夜空的相對位置幾乎是恆定不動。
這當然是一種假象,恆星與我們的距離都要以光年計算,即便有運動,由於相對位置改變較小,難以被察覺罷了。
倘若恆星距離較近,相對就容易看出它的改變,天文學家稱此現象為恆星自行運動。
恆星的自行運動只反映了恆星在垂直於我們視線方向的橫向速度,恆星在沿我們視線方向也在垂直運動,遠離或者靠近我們,其速度稱為視向速度,也叫徑向速度。
為了便於觀測標識宇宙星體的位置,天文學家將夜空觀測的天球一圈分為三百六十度,每個角度分為六十角分,每個角分再分為六十角秒。
恆星自行運動的快慢通常以每年角秒來衡量,數值都很較小,大部分恆星自行運動小於每年零點一角秒,快的也不過一角秒兩角秒。
巴納德星是個例外,它自行超過每年十角秒,是已知自行速度最快的恆星,視向速度則是以每秒鐘超過一百公里的速度接近地球。
據測算,大約再過一萬年左右,巴納德星與地球的距離將進入四光年以內,成為地球最近的恆星。
曾凡根據這些信息測算了巴納德星的位置,進行了盲目傳送,然後就到了一片完全陌生的星域。
不是一點點的誤差,周圍沒有任何可以識別的恆星,在宇宙中確定一顆恆星的身份除了天球中的位置以外,就是恆星的光譜。
人類所有觀測恆星的經驗都是在地球上獲得的,最遠也不過是探測器在地球以外進行局部的、有限的觀測,太陽系以外觀測恆星的方法完全靠想象和計算。
由於座標點的轉換,一點點的誤差,放大到以光年計數的宇宙尺度上,那就是幾乎無窮大了,所以曾凡覺得還是根據恆星光譜進行識別更可靠一些。
恆星的光譜主要反映了其大氣層的化學成分、溫度、壓力和磁場等屬性,這些屬性在恆星表面大部分區域可以認為是均勻分佈的,以人類的時間尺度衡量,幾乎很少會發生突變,因此,光譜對於恆星而言的就相當於人類的容貌和指紋,看似千篇一律,實際各不相同,每顆恆星都有著獨有的特徵。
隨著恆星年齡的增加,它的光譜當然也會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大部分都是可以預測的,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突變。
當然,這些都是曾凡以前的認知,他之前儘管穿越過很多個時空位面,可是這種同一個時空內,超遠距離的星際穿越還是第一次嘗試。
這個第一次就顛覆了他過往的全部認知,甚至都不確定是不是真的穿越了六光年的空間距離,在一片虛空之中,四面八方都是各種不同方向過來的各種形式的粒子,各種射線,電磁波,包括可見光,非可見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