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宿命(第3頁)
數日內,曾經滿地的帳篷拆得一乾二淨,人丁、牛羊紛紛向北,越過石嶺,抵達新興,留下的只有純粹的戰士,一邊牧馬,一邊監視晉陽方向。
從這一點來看,鮮卑人是會打仗的。
他們對南下有執念,但不會寸土必爭,該怎麼打就怎麼打,打不贏就跑,打得贏就追亡逐北,消滅敵人成建制的武裝力量。
這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也是故老相傳的戰略,契合他們生產生活方式的戰略。
神龜五年(321)五月底,他們再一次發起了南下的試探。
這是一次堪稱“卑微”的試探,因為自古以來沒有胡人佔據過漢地主要區域,沒有胡人當過天子,一個都沒有。
雖然自後漢建立以來,雙方的力量對比一直在發生著對草原有利的變化,他們更文明瞭,典章制度更完善了,鐵器產量暴增,騎兵的戰術革新日新月異,現在的一千騎兵可以輕鬆打敗前漢、匈奴時代的五千乃至一萬騎……
他們信心十足。
檀石槐一統草原是一次偉大的嘗試,結果證明漢軍完全不是他們的對手,數萬出塞騎兵被鮮卑鐵騎打得幾乎全軍覆沒,死者十之七八。
只可惜,檀石槐四十多歲就死了,鮮卑四分五裂,淪為了中原諸侯的打手。
但這次嘗試依然有積極的意義。
或許,現在的草原統一起來,實力將遠遠超過匈奴一統草原那會,因為他們有鐵匠打製的精良武器,質量和數量都遠超匈奴時代。
他們有具裝甲騎,數量也遠超匈奴時代。
他們有粗粗訓練的步兵,戰鬥力比匈奴那少得可憐的步兵強多了。
他們種田的規模,同樣遠超匈奴時代。
最重要的是有了高橋馬鞍,有了雙邊馬鐙,無論行軍、騎射還是肉搏衝鋒都極為方便,能充分調用全身的力量,能使用更多的技巧。
匈奴人那種披著毛毯騎在光馬背上,只靠雙腿夾緊馬腹,做著可笑、笨拙動作的騎兵,幾乎不配稱為騎兵,就像大人與小孩的區別……
現在或許可以繼檀石槐之後進行第二次嘗試了。
而中原的新主人必然不允許他們展開這種嘗試,碰撞已是註定的宿命。
五月二十七日,大將軍府騎兵掾殷熙率兩千義從軍出汾水河谷,直撲陽曲。
留守此地的鮮卑人當然做出了反應。
午後,天高雲淡。
雄駿的馬兒馱著英勇的騎士,在已經乾透了的草地上小步快跑。
它們噴著鼻息,四蹄發出有節奏的嘚嘚聲。
漸漸地,速度越來越快,馬背也越來越顛簸。
風中傳來了草的芬芳,間或夾雜著牛羊糞便的味道。
耳中傳來了旗幟呼啦啦的聲音,外加角聲、唿哨聲、喊叫聲。
騎士們面容嚴肅,甚至堪稱猙獰。
當眼中出現對方越來越高大的身影,以及陽光下不停閃爍著的刀槍寒光時,一瞬間壓抑感沒了。
躲無可躲,避無可避,今日,有死而已。
雙方數千騎在陽曲境內爆發了第一戰。
而在陽曲以南二十里處,無數步騎正在行軍。
邵勳看著面色蒼白的鮮卑使者,只說了一句話:“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