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最後億次發單章(第3頁)

 縱觀西方資本主義發展,基本都是生產力以及推動生產力進步的新生利益集團發展到一定程度後,誕生的新思想。

 在此之前就辯經,很容易暴露,被人搞死在萌芽。另外,別人聽你的嗎?他只當你傻,直接換個統治者得了。

 這就是我說的體系。

 這個體系會自我增殖,自我迭代,自我維護,自我誕生新思想、新學說,自動改造社會。而因為他們代表了先進生產力,是贏家,所以他們的學說很容易被人接受。

 這樣一個體系才是最具生命力的,不會人亡政息,因為逼急了他們會砍掉國王的頭。

 順序很重要,不能顛倒。

 最後說下本書。

 魏晉是莊園制經濟,這個在隋唐瓦解,頂多有少部分殘餘。

 而到了晚唐,迎來了商業大繁榮。

 這次是以茶葉為首的許多商品,中唐以後的詩裡面有很多反應買賣茶葉的商業行為。晚唐時販夫走卒都可以喝茶了,而魏晉時還集中在上層。

 由此可見,真正能推動社會商業發展的其實是大宗消費品。

 就像歐洲16、17世紀的呢絨貿易一樣,只要普通百姓消費,這個生意規模才會大,才能惠及更多人,才能推動社會發展。

 再回到魏晉時期,莊園制經濟形態下,你的主要精力必然只能侷限在瓦解莊園經濟上。

 打個比方,如果80分可以展開工業革命的話,你首先需要提升到60分,完成商業革命;而要完成商業革命,你首選需要提升到40分,完成農業革命;而要完成農業革命,需要推廣新技術、新的生產模式。

 上本書從頭到尾都在培育新種子、新牲畜、新的生產模式,還出了《血脈論》這種育種學說,這本只涉及到一點,馬上就有人跳出來——

 上本書寫了,你還寫!同質化!不行,完成農業革命,你再想個新招,不準和上本書雷同。

 最後再簡單說下我第一本書所出時代歐洲的經濟發展歷程。

 16世紀時歐洲農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很多地區完成農業革命,糧食產量大增,能養活更多不從事農業生產的手工業者了——這是前提。

 小冰河時期,帶動了對呢絨禦寒衣物的需求,以英格蘭為例,鄉村呢絨紡織業非常發達。

 他們的模式是什麼?

 一個商人接了訂單,然後去熟悉的鄉村,將訂單分解到每家每戶,規定時間來收呢絨,然後再賣出去。

 隨著西班牙殖民美洲,不斷為歐洲注入貨幣,產生新的需求訂單,西班牙人揮舞著金銀四處採購,整個歐洲螺旋通貨膨脹(價格革命),呢絨產量越來越大,於是商人們改變傳統的經營模式,把鄉村家庭手工業變成集中工場制。

 即,原來是農民農閒時紡織羊毛,分散在各個鄉村,現在變成紡織工集中在一個固定場所,集中生產呢絨。

 而隨著訂單越來越多,價錢越來越貴,工場主們絞盡腦汁,不斷提高生產效率,發明新機器。

 而生產效率提高了,自然不需要那麼多工人了,這些人就失業了。

 另外,很多貴族把種糧食的土地變成牧場,養綿羊,農奴失業了。

 失業的人要麼四處流浪——英國流浪文化很深厚的。

 要麼去當兵打仗,或者當水手航海。

 整個社會在美洲金銀——西班牙在此時就像一個源源不斷產生貨幣的機器一樣,發行17世紀的“美元”——的刺激下,不斷往前狂奔。

 新生的資本家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敢支持軍閥乾死國王。

 如果軍閥不聽話了,那就再迎接國王復辟。

 生產力水平不斷進步、社會不斷發展,漸漸地,物質決定意識,一些新思想產生萌芽,漸漸發展壯大。

 而在此之前,這些思想是產生不了的,哪怕是國王提出的,也要被守舊貴族弄死。

 一不小心寫了很多,主要是氣不過,我數了數,大概五六個讀者,發的評論還不是一條兩條。

 第二更晚一些,晚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