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中古時代食邑(第2頁)
少數少於一萬戶。
二十八將加起來食邑超過三十萬戶是大概率的。
但這只是28個人,事實上劉秀封了三四百個侯!!!
具體發出去多少食邑我不敢想。
對待開國功臣,劉秀肯定比劉邦慷慨太多了,這和起家底色有關。
我懷疑東漢開國初期,全天下至少三分之一的民戶作為食邑發放出去了。
宗王就不說了,和西漢一樣,有封地。
東漢同樣比邵梁慷慨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三、曹魏
人口就少多了,編戶人口四百多萬。
這個肯定不是實際人口,真實的翻個倍都算少的。
曹丕開國,還繼承他老爹封的,總共多少呢?
曹植10000戶、曹據、曹臨、曹彰各五千戶,曹丕稱帝后,曹彰變成了一萬戶。
然後曹孟德平漢中時封了三個萬戶,然後還有各種宗室、功臣,太多了,我都寫得頭皮發麻。
說個結論吧,至少全國一半以上的民戶作為功臣、宗王食邑發下去了。
慷慨程度超過東漢。
四、西晉
用我多說嗎?那些宗室萬戶、五千戶就不提了,全國可是封了五百餘國。
彷彿一夜之間回到春秋時代。
結論:有史以來最慷慨。
五、說下南北結束後的唐代
唐代貞觀後期二百多萬戶,可見隋末人口損失極其嚴重,李世民都當了十幾年皇帝了,流亡人口基本都回去授田了——因為真給田。
人口也自然增長一部分了。
居然才1200萬人!
當然這個數字肯定也是偏少的,但真實數字多不到哪去。
推算下建國初年,大概率最多二百萬戶。
唐代爵位制度,親王一萬戶、郡王五千戶、國公三千戶,其實和書裡邵梁差不多。
唐代對功臣是比較吝嗇的。
國公名義上三千戶,實際只有一兩千戶。
李靖甚至只有四百戶。
宗王也差不多,鄭王李元禮,食封一萬戶,實封70戶,逗你玩!
當然不是每個都如此,看親疏遠近的。
有的郡王食封5000戶,實給3000戶。
李元禮親王之尊,食封10000戶,實給70戶,委實辣眼睛。
可能李世民對他爹當太上皇后不停造人不滿吧。
但好在唐朝封的功臣、宗室數量多,而且每朝每代都大封特封,單個食邑少,架不住數量多,所以到了唐玄宗那會,財政開支就大了,開始找茬降爵。
總的算下來,唐代宗王、功臣食邑佔比遠小於之前的朝代,大概不會超過十分之一(20萬戶),比西漢水平略低,而且沒有裂土封國。
二十八將加起來食邑超過三十萬戶是大概率的。
但這只是28個人,事實上劉秀封了三四百個侯!!!
具體發出去多少食邑我不敢想。
對待開國功臣,劉秀肯定比劉邦慷慨太多了,這和起家底色有關。
我懷疑東漢開國初期,全天下至少三分之一的民戶作為食邑發放出去了。
宗王就不說了,和西漢一樣,有封地。
東漢同樣比邵梁慷慨得多得多得多得多……
三、曹魏
人口就少多了,編戶人口四百多萬。
這個肯定不是實際人口,真實的翻個倍都算少的。
曹丕開國,還繼承他老爹封的,總共多少呢?
曹植10000戶、曹據、曹臨、曹彰各五千戶,曹丕稱帝后,曹彰變成了一萬戶。
然後曹孟德平漢中時封了三個萬戶,然後還有各種宗室、功臣,太多了,我都寫得頭皮發麻。
說個結論吧,至少全國一半以上的民戶作為功臣、宗王食邑發下去了。
慷慨程度超過東漢。
四、西晉
用我多說嗎?那些宗室萬戶、五千戶就不提了,全國可是封了五百餘國。
彷彿一夜之間回到春秋時代。
結論:有史以來最慷慨。
五、說下南北結束後的唐代
唐代貞觀後期二百多萬戶,可見隋末人口損失極其嚴重,李世民都當了十幾年皇帝了,流亡人口基本都回去授田了——因為真給田。
人口也自然增長一部分了。
居然才1200萬人!
當然這個數字肯定也是偏少的,但真實數字多不到哪去。
推算下建國初年,大概率最多二百萬戶。
唐代爵位制度,親王一萬戶、郡王五千戶、國公三千戶,其實和書裡邵梁差不多。
唐代對功臣是比較吝嗇的。
國公名義上三千戶,實際只有一兩千戶。
李靖甚至只有四百戶。
宗王也差不多,鄭王李元禮,食封一萬戶,實封70戶,逗你玩!
當然不是每個都如此,看親疏遠近的。
有的郡王食封5000戶,實給3000戶。
李元禮親王之尊,食封10000戶,實給70戶,委實辣眼睛。
可能李世民對他爹當太上皇后不停造人不滿吧。
但好在唐朝封的功臣、宗室數量多,而且每朝每代都大封特封,單個食邑少,架不住數量多,所以到了唐玄宗那會,財政開支就大了,開始找茬降爵。
總的算下來,唐代宗王、功臣食邑佔比遠小於之前的朝代,大概不會超過十分之一(20萬戶),比西漢水平略低,而且沒有裂土封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