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第八十章 俸祿(第3頁)
魯陽國相崔功,第五品、秩千石(有些縣令也秩千石,有些太守則是兩千石),按照國朝標準是月給糧五十斛(一年600斛),春給絹三十匹、秋給絹七十匹、綿七十斤,另有菜田六頃、田騶六人。
他這個第五品的官,和尚書令一個工資標準。
是的,尚書令秩千石,有些大縣縣令也秩千石,而前者總攬全國政務,後者只能管一縣,簡直離譜。
邵勳決定使用南北朝中期開始的以官品為俸祿發放依據的制度,擺脫混亂的雙軌制。
國相一年的收入分為五部分。
糧:600斛。
布帛:絹100匹、綿70斤。
錢:暫無。
祿田:六頃(在職期間享受此項收入,離職則無)。
力役:田騶六人,負責耕作祿田,若不夠,可增加人手,反正俘虜很多。
國相之外,第六品大農、傅每年得糧480斛、絹70匹、綿50斤,祿田五頃,隸役若干。
另有五個八品官,年得糧240斛、絹30匹、綿20斤,祿田三頃,隸役若干。
“年支兩千餘斛糧、近四百匹絹。”邵勳回道:“或許更多。”
“多也多不到哪去。”裴康評價道。
邵勳點了點頭。
這些俸祿,肯定是不夠的,因為他們要自闢屬吏。
屬吏有的可以通過徭役的方式徵辟,有的則需要花錢。
事實上一直到唐初,官員的工資都是不太夠用的,這個時候就要推出另一項不固定、但數額不容小視的收入了——賞賜。
唐太宗李世民就經常賜宴,並允許官員們把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給家人吃——還真有很多人打包帶回去。
此外,宴會上“巧立名目”,以各種說頭賞賜很多財物下去,作為官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彌補正經俸祿的不足。
當然,這年頭當官的以士人居多,家庭條件比初唐那會好多了。有的人甚至嫌官衙簡陋、用度不豐,自己貼錢當官,以維持生活品質不下降。
當官還有很多隱形收入,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把公府官員置辦齊了,能花幾個錢?老夫囊中還有不少英才呢。”裴康有些不滿地說道。
“糧、田、役徒都是夠的,絹不夠。”邵勳看著老裴,道:“要不,裴公……”
如果真按裴康說的那樣把官員置辦齊備,至少也得五六十人,支出可不就是現在八個人那麼少了。再加上逢年過節的賞賜,一年幾千匹絹的財務窟窿找誰去填?除非老裴願意報銷……
“你啊,真是沒當過大官。”裴康輕蔑一笑,道:“別算計那點錢了。劉元海讓裴家出人當官,不但沒有俸祿,還得裴家出錢出糧。伱看看人家怎麼做的,你又是怎麼做的?”
邵勳失笑。
胡人政權怎麼就喜歡玩這個?
他記得歷史上北魏初期官吏無俸祿,任其搜刮。到了後來,朝廷發現這樣搞損失更大,不得已定下了俸祿標準。
“你那麼大名聲,潁川士人就沒點進奉?”裴康恨鐵不成鋼地看著邵勳,道:“他們現在開始投靠你了,進奉在哪裡?就連老夫都——”
“罷了。”裴康擺了擺手,道:“你自己看著辦吧。索要進奉名聲不好聽,但哪個不做?他們現在怕你,求著你,就該給進奉。光靠你出征繳獲的那點錢絹,縱然一時夠,長遠來看也是不夠的。”
邵勳聽完,立刻起身行了一禮,道:“請裴公就任魯陽國友一職。”
友,職掌陪侍國主左右,對國主有所進益和匡正。
正如司馬炎為諸王選友時所言:“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這是個清望官,事少、錢多(六品),其實就是跟在國主身邊出點子。如果看到國主有什麼做得不對的,立刻進諫,匡正他的行為。
老裴本來想拒絕的。
我一個七十多歲的人,陪你二十多的人“遊玩”,丟不起那臉。更何況你發俸祿的錢還是我送來的,這是要我自己花錢陪你“玩”?豈有此理!
不過,裴氏、盧氏很快攜手而至。
老裴心中一動,遂嘆道:“罷了,這把老骨頭還要陪你折騰,真是——唉!”
邵勳先是愕然。
初看裴康臉色,以為他要拒絕呢,沒想到突然間就同意了,發生了什麼?他想做什麼?
邵勳突然間覺得,請裴康擔任國友、“匡正”自己的行為不一定是好事……
他這個第五品的官,和尚書令一個工資標準。
是的,尚書令秩千石,有些大縣縣令也秩千石,而前者總攬全國政務,後者只能管一縣,簡直離譜。
邵勳決定使用南北朝中期開始的以官品為俸祿發放依據的制度,擺脫混亂的雙軌制。
國相一年的收入分為五部分。
糧:600斛。
布帛:絹100匹、綿70斤。
錢:暫無。
祿田:六頃(在職期間享受此項收入,離職則無)。
力役:田騶六人,負責耕作祿田,若不夠,可增加人手,反正俘虜很多。
國相之外,第六品大農、傅每年得糧480斛、絹70匹、綿50斤,祿田五頃,隸役若干。
另有五個八品官,年得糧240斛、絹30匹、綿20斤,祿田三頃,隸役若干。
“年支兩千餘斛糧、近四百匹絹。”邵勳回道:“或許更多。”
“多也多不到哪去。”裴康評價道。
邵勳點了點頭。
這些俸祿,肯定是不夠的,因為他們要自闢屬吏。
屬吏有的可以通過徭役的方式徵辟,有的則需要花錢。
事實上一直到唐初,官員的工資都是不太夠用的,這個時候就要推出另一項不固定、但數額不容小視的收入了——賞賜。
唐太宗李世民就經常賜宴,並允許官員們把吃不完的食物帶回家給家人吃——還真有很多人打包帶回去。
此外,宴會上“巧立名目”,以各種說頭賞賜很多財物下去,作為官員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彌補正經俸祿的不足。
當然,這年頭當官的以士人居多,家庭條件比初唐那會好多了。有的人甚至嫌官衙簡陋、用度不豐,自己貼錢當官,以維持生活品質不下降。
當官還有很多隱形收入,這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把公府官員置辦齊了,能花幾個錢?老夫囊中還有不少英才呢。”裴康有些不滿地說道。
“糧、田、役徒都是夠的,絹不夠。”邵勳看著老裴,道:“要不,裴公……”
如果真按裴康說的那樣把官員置辦齊備,至少也得五六十人,支出可不就是現在八個人那麼少了。再加上逢年過節的賞賜,一年幾千匹絹的財務窟窿找誰去填?除非老裴願意報銷……
“你啊,真是沒當過大官。”裴康輕蔑一笑,道:“別算計那點錢了。劉元海讓裴家出人當官,不但沒有俸祿,還得裴家出錢出糧。伱看看人家怎麼做的,你又是怎麼做的?”
邵勳失笑。
胡人政權怎麼就喜歡玩這個?
他記得歷史上北魏初期官吏無俸祿,任其搜刮。到了後來,朝廷發現這樣搞損失更大,不得已定下了俸祿標準。
“你那麼大名聲,潁川士人就沒點進奉?”裴康恨鐵不成鋼地看著邵勳,道:“他們現在開始投靠你了,進奉在哪裡?就連老夫都——”
“罷了。”裴康擺了擺手,道:“你自己看著辦吧。索要進奉名聲不好聽,但哪個不做?他們現在怕你,求著你,就該給進奉。光靠你出征繳獲的那點錢絹,縱然一時夠,長遠來看也是不夠的。”
邵勳聽完,立刻起身行了一禮,道:“請裴公就任魯陽國友一職。”
友,職掌陪侍國主左右,對國主有所進益和匡正。
正如司馬炎為諸王選友時所言:“昔韓起與田蘇遊而好善,宜必得其人。”
這是個清望官,事少、錢多(六品),其實就是跟在國主身邊出點子。如果看到國主有什麼做得不對的,立刻進諫,匡正他的行為。
老裴本來想拒絕的。
我一個七十多歲的人,陪你二十多的人“遊玩”,丟不起那臉。更何況你發俸祿的錢還是我送來的,這是要我自己花錢陪你“玩”?豈有此理!
不過,裴氏、盧氏很快攜手而至。
老裴心中一動,遂嘆道:“罷了,這把老骨頭還要陪你折騰,真是——唉!”
邵勳先是愕然。
初看裴康臉色,以為他要拒絕呢,沒想到突然間就同意了,發生了什麼?他想做什麼?
邵勳突然間覺得,請裴康擔任國友、“匡正”自己的行為不一定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