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3頁)
園外站著大群軍士,殺氣騰騰。
汝水河面上泊滿了船隻,滿載糧食、軍資。
車隊停下時,很快有人過來接洽,將車上的貨物卸下。
洛陽是拿不出糧食了,但工匠們緊趕慢趕打製出來的各種軍械,也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弓梢、弓弦、箭矢等消耗品,不是陳侯短期內能補充的。而這,似乎也是朝廷不多的能討價還價的東西了。
邵勳正在院子裡練武,見到王衍時,頓時一笑,道:“馬上就出徵了,太尉何必親自來催,不放心我麼?”
王衍一聽也笑了,道:“好心來看君侯,卻得了一通奚落之語,此非待客之道也。”
“太尉此來,或有教我之事?”邵勳將長劍插回器械架,問道。
王衍點了點頭,道:“匈奴或要南下了,特來相告。”
“這種事何需太尉親來?遣一信使帶話就行了。”邵勳說道。
王衍看著面前英武挺拔、銳氣十足的兵家子,嘆了口氣,道:“許久未曾見到君侯了,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不知道為什麼,就想過來看看。”
“說得我好像有去無回一般。”邵勳一點不忌諱,開玩笑道:“王如、侯脫、嚴嶷等輩,或比汲桑、王彌難打,但那又如何?這些年,不知道剿過多少匪眾了,一併打了就是。”
“君侯如此豪氣,老夫倒不好說什麼了。”王衍說道:“先前還擔心君侯遲遲不出兵,一路行來,但見大軍次第彙集,看來很快就要出發了。”
“太尉不用試探了,明日便走。”邵勳說道:“無數人為了地盤、權勢打仗,但總有人例外。不管太尉信不信,縱沒人來催,我也想盡快出師,平定亂局,解黎民於倒懸。”
這話讓王衍有些沉默。
邵勳此人,有時候斤斤計較,不見兔子不撒鷹,拼命撈好處。有時候又十分“天真”,為了低賤的黔首蒼生,拔劍廝殺,腳不旋踵,哪怕捅出大簍子也在所不惜。
這樣一個矛盾的人,著實讓人驚異。
“匈奴南下洛陽已成必然,君侯可能建策?”收拾了下心情後,王衍問道。
“我只有一句話。”
“君侯但講無妨。”
“深溝高壘,勿要浪戰。”邵勳說道:“最多在諸門外立營設寨,與門內守軍遙相呼應,堅守拒敵。”
“就這麼多?”
“就這麼多。”邵勳點了點頭,又道:“無論如何都不要追擊。匈奴騎兵眾多,倉促出城,恐墮其奸計。匈奴勝在騎軍,禁軍勝在步軍,又背靠大城,只要自己不出錯,就憑石勒、王彌、趙固等人,兵死光了也打不下洛陽。”
“荀泰堅建議至外圍關寨處守禦,天子頗為贊同。”王衍又道:“老夫記得,昔年王彌寇洛陽,君侯便主張在洛南三關迎敵……”
“此一時彼一時也。”邵勳擺了擺手,道:“兩年前的王彌,兵雖眾,然多烏合之眾,且沒多少騎軍。禦敵於八關之外,可減少洛陽士民損失。今日之王彌,已非兩年前可比。匈奴又多經制之軍,戰力不俗,若遠出禦敵,恐為賊軍抄截後路,驚慌失措之下,下場多半不妙。”
“那就倚城而戰?”
“倚城而戰。”
王衍微微頷首。
有關禦敵之策,朝中議論紛紛。
王衍主張全軍龜縮,靠著今年新運來的漕糧死守,待匈奴自退,結果被不少人反對。
天子不是很贊同,認為匈奴會分兵抄掠周邊郡縣,讓局勢更為糜爛。
王衍不是很懂軍事,被他們這麼一說,心裡有點動搖,暗想死守洛陽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匈奴糧盡退兵之時,連追擊都不敢,是不是太過懦弱了?
今日聽邵勳一講,他又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打仗,他只信邵勳。
汝水河面上泊滿了船隻,滿載糧食、軍資。
車隊停下時,很快有人過來接洽,將車上的貨物卸下。
洛陽是拿不出糧食了,但工匠們緊趕慢趕打製出來的各種軍械,也非常有價值。尤其是弓梢、弓弦、箭矢等消耗品,不是陳侯短期內能補充的。而這,似乎也是朝廷不多的能討價還價的東西了。
邵勳正在院子裡練武,見到王衍時,頓時一笑,道:“馬上就出徵了,太尉何必親自來催,不放心我麼?”
王衍一聽也笑了,道:“好心來看君侯,卻得了一通奚落之語,此非待客之道也。”
“太尉此來,或有教我之事?”邵勳將長劍插回器械架,問道。
王衍點了點頭,道:“匈奴或要南下了,特來相告。”
“這種事何需太尉親來?遣一信使帶話就行了。”邵勳說道。
王衍看著面前英武挺拔、銳氣十足的兵家子,嘆了口氣,道:“許久未曾見到君侯了,值此危急存亡之秋,不知道為什麼,就想過來看看。”
“說得我好像有去無回一般。”邵勳一點不忌諱,開玩笑道:“王如、侯脫、嚴嶷等輩,或比汲桑、王彌難打,但那又如何?這些年,不知道剿過多少匪眾了,一併打了就是。”
“君侯如此豪氣,老夫倒不好說什麼了。”王衍說道:“先前還擔心君侯遲遲不出兵,一路行來,但見大軍次第彙集,看來很快就要出發了。”
“太尉不用試探了,明日便走。”邵勳說道:“無數人為了地盤、權勢打仗,但總有人例外。不管太尉信不信,縱沒人來催,我也想盡快出師,平定亂局,解黎民於倒懸。”
這話讓王衍有些沉默。
邵勳此人,有時候斤斤計較,不見兔子不撒鷹,拼命撈好處。有時候又十分“天真”,為了低賤的黔首蒼生,拔劍廝殺,腳不旋踵,哪怕捅出大簍子也在所不惜。
這樣一個矛盾的人,著實讓人驚異。
“匈奴南下洛陽已成必然,君侯可能建策?”收拾了下心情後,王衍問道。
“我只有一句話。”
“君侯但講無妨。”
“深溝高壘,勿要浪戰。”邵勳說道:“最多在諸門外立營設寨,與門內守軍遙相呼應,堅守拒敵。”
“就這麼多?”
“就這麼多。”邵勳點了點頭,又道:“無論如何都不要追擊。匈奴騎兵眾多,倉促出城,恐墮其奸計。匈奴勝在騎軍,禁軍勝在步軍,又背靠大城,只要自己不出錯,就憑石勒、王彌、趙固等人,兵死光了也打不下洛陽。”
“荀泰堅建議至外圍關寨處守禦,天子頗為贊同。”王衍又道:“老夫記得,昔年王彌寇洛陽,君侯便主張在洛南三關迎敵……”
“此一時彼一時也。”邵勳擺了擺手,道:“兩年前的王彌,兵雖眾,然多烏合之眾,且沒多少騎軍。禦敵於八關之外,可減少洛陽士民損失。今日之王彌,已非兩年前可比。匈奴又多經制之軍,戰力不俗,若遠出禦敵,恐為賊軍抄截後路,驚慌失措之下,下場多半不妙。”
“那就倚城而戰?”
“倚城而戰。”
王衍微微頷首。
有關禦敵之策,朝中議論紛紛。
王衍主張全軍龜縮,靠著今年新運來的漕糧死守,待匈奴自退,結果被不少人反對。
天子不是很贊同,認為匈奴會分兵抄掠周邊郡縣,讓局勢更為糜爛。
王衍不是很懂軍事,被他們這麼一說,心裡有點動搖,暗想死守洛陽是不是有些太保守了?匈奴糧盡退兵之時,連追擊都不敢,是不是太過懦弱了?
今日聽邵勳一講,他又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打仗,他只信邵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