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
大晉永嘉五年九月十七日,考城,晴空萬里。
裴妃一大早就起來了,看完各地送來的軍報後,不敢怠慢,立刻遣人找來幕府左司馬裴邵、右司馬鄧攸、四位參軍鄒捷、劉蔚、李興、冠軍夷、監軍裴邈、督護糜直。
東海王司馬毗也來了,跟在他後面的是新蔡王司馬確。
司馬確被免去許昌都督後,便投奔了過來,成為幕府的第二位監軍。
“餘事就不多說了。”裴妃坐下後,見到人都來齊了,立刻說道:“裴司馬,你詳述一下來龍去脈。”
“諾。”左司馬裴邵起身,一五一十地將最近收到的幾份軍報說了一遍。
事情源自靈津那邊。
隊主彭陵帶人過河接應斥候,未果。但他發現了匈奴大舉輸送糧草之事,彙報上去後,一開始沒受到重視。
數日之後,因為斥候在河北接連不斷損失,傷亡遠超以往,唐劍意識到了不對,於是找兗州刺史楊瑁商量。
楊瑁判斷,匈奴調集大量遊騎,加大搜殺斥候的力度,多半是想遮掩什麼事情,於是又行文濮陽津、白馬津、文石津等處詢問。
滿衡、劉洽、何倫各自派出大量人手過河,無一例外都遭到了敵軍騎兵兇猛的圍攻,不得已之下,這些人又狼狽退回了河南。
不過也不是做無用功,他們將各自得到的消息拼湊了一下,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從河內到河北諸郡,全都在徵集物資、兵員。
這說明什麼?說明匈奴在做渡河南下的準備。
恰好在這個時候,滎陽傳來消息:匈奴步騎佔據成皋,並修建營壘,挖斷道路,似有所圖。
裴妃一聽,就感覺不太妙,於是立刻召集幕府僚佐,商議對策。
在座諸人或許不會帶兵打仗,但紙上談兵的本事還是有的,雖然不一定靠譜。
聽完裴邵的話後,臉上多有驚訝之色,當場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裴妃耐心地坐在那裡,等眾人充分交流完意見後,方道:“先司徒在時,諸君便參謀軍事,今可有結論?”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很快,參軍鄒捷站了起來,道:“太妃、大王,僕覺得匈奴可能要強渡大河,直趨考城。”
此言一出,不少人臉色一變,又嗡嗡了起來。
鄒捷,字太應,荊州新野人,父祖官至侍中、左將軍。
在過去一年裡,新野那邊也打成了一鍋粥,家中財貨、部曲乃至族人多有損失。
眼下兗州又這樣,鄒捷還是比較著急的,害怕剛搬來考城沒幾個月的家人受到驚擾。
“肅靜!”督護糜直起身,斥道:“太妃、大王當前,爾等成何體統!”
糜直現在統率著考城附近唯一一支兵馬。
該部以駐文石津的一千東海兵為基幹,吸收了濟陽、陳留士族的一千部曲,又募了一千新兵,總計三千人,其中騎兵五百——文石津何倫部由此產生的缺額,著其自流民中招募新丁補充。
眾人一看糜直這個後輩出來教訓人,頓時有些不滿,有人便要開口斥責。
“諸君稍安勿躁。”裴妃搶先一步開口了,道:“可還有人建言?”
“太妃、大王。”參軍冠軍夷起身,道:“僕以為,匈奴或打算自汲郡渡河,然後攻打滎陽、許昌。陳公家眷皆在許昌,若為匈奴掠取,恐傷其威信。另者,許昌又是都督治所,一旦拿下,潁川士族或不再相信陳公,人心必然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