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3頁)
魏浚聽了心下惱火,但又不敢發作,只能應了聲是。
按理來說,他是走了楊寶的路子,得以面見陳公,一番考驗之後,出任南頓太守。
他其實是陳公的人。
但怎麼說呢,庾亮能得罪嗎?必然不能啊!
別的不談,庾夫人的枕頭風一吹,多大的功勞都沒了,該低頭還是得低頭。
再者,疏浚河道、修繕陂池是陳公定下的大計。
庾亮又是管倉曹的參軍,拿著雞毛當令箭,巡視諸郡國,他說什麼,還真沒法反對。
爾母婢,既然你這麼說了,我也不管了。
到時候民怨沸騰乃至鬧出民變,可別全栽在我頭上。
庾元規急躁操切、好大喜功,不過如此,不過如此啊,呵呵。
庾亮自然不知道魏浚心中的想法,他繼續沿著河堤行走,腦海中想著陳公交辦下來的事情。
就當前而言,治水工程多位於陳郡、南頓、新蔡、汝南四地。
前三者好理解,汝南就耐人尋味了。
基本可以判斷出,陳公最關心、最信任的還是豫州西半部分。
汝南國被襄城、潁川、南頓、新蔡半包圍著,若不掌握在手中,實在礙眼。
偏偏汝南自漢以來就十分富庶,不好好利用太可惜了——漢時汝南郡很大,有三十七縣之多,和如今只有十一縣的汝南國不是一個概念。
期思陂、青陂、鴻隙陂、葛陂、鯛陽陂、石塘陂等,林林總總數十陂池,少的灌溉三百頃,多的可灌溉三萬頃(鯛陽陂)良田——汝水兩岸最密集,有37處陂池。
自漢以來,汝南甚至引淮水灌溉農田,河湖縱橫,多蓄池水,幾可比江南水鄉。
位於今汝陰境內的富陂縣(已廢),“多陂塘以溉稻,故曰富陂縣也”。
兩漢年間,汝南境內的稻田非常密集。
庾亮翻閱典籍,得知汝南南部曾“三月種粳稻,四月種秫稻”,比起粟麥的畝收,“高田五倍,下田十倍”——此固有所誇張,但水稻產量高於小麥,更高於粟米,卻是不爭的事實。
只可惜漢末以來戰亂,百又餘年矣。
曹魏以及國朝雖然多番努力,修繕陂池,但地方上的灌渠系統依然不可避免地衰敗了下去,以至於曾經大名鼎鼎的富陂縣(比喻該縣水庫多)都廢棄了。
以許昌幕府現在的實力,當然不可能恢復漢時的陂池灌渠系統,甚至連本朝太康年間的水平都無法達到,但只要修繕一點,利用一點,糧食產量就會節節增高。
永嘉三年、四年那會連續災害,沒條件。五年處於恢復期,六年恢復了不少,卻可以動手做這件事了。
庾亮敏銳地感覺到其中巨大的機會,故主動請纓,把這事當做未來五年、十年的主要工作來抓。但在看到地方郡縣慢吞吞的動作後,還是有些著急,故出言威脅、催促。
他要政績,自然要苦一苦地方上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