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劉裕滅南燕之戰
其實,這場戰爭和本書主角伐鄴城之戰頗為相似,但也有差別。
先說劉裕伐南燕之戰。
時間:
東晉義熙五年(409)4月開始。
目標:
南燕都城廣固(今青州市西北)。
前序:
5月,劉裕率軍乘船至下邳,因沂水較淺,他從南方帶來的艦船又太大,於是下船行軍,陸路進至琅琊。
所過之處,三十里築一城,囤積物資,以防鮮卑抄掠糧道。
6月,劉裕抵達大峴山。
進軍南燕都城廣固,有三條路。
一條是越大峴山,過莒縣、臨朐,直插廣固,距離較近。
一條是向東迂迴,沿著今天山東西南部,繞一個圈,再自東向西,距離較遠。
一條是向西,走萊蕪穀道,距離並不遠,但在三條路中最難走。
劉裕選擇的是第一條路線。
但大峴山在整個北方算不得什麼大山,可在山東,卻有“齊南天險”之稱,且附近多為丘陵山區,綿延數十里,最好走的驛道上築有關城,曰“大峴關”。
這個時候,南燕朝廷起了爭執。
一方恃勇輕敵,以皇帝慕容超為首,他們有具裝甲騎、有重騎兵,有輕騎兵,還有大量步兵,又是本土作戰,有補給優勢,覺得該與劉裕廝殺。
一方以徵虜將軍公孫五樓為首,他認為應該據守大峴關,憑堅城消耗劉裕銳氣,然後派騎兵深入敵後,抄掠劉裕糧道。
爭執到最後,慕容超的意見佔了上風。
他的理由是:一、在大峴山作戰,完全無法發揮他們的騎兵優勢,反而是劉裕的步兵如魚得水;
二、大峴關不一定守得住,這畢竟不是什麼雄關險隘;
三、劉裕完全可以繞路,不走大峴山。
四、主守派還要求堅壁清野,剷除地裡尚未成熟的青苗,下一年還活不活?
於是,最後定下了計議,棄守大峴山,將劉裕放進山北,在空曠的平原上,用騎兵玩死他——“不如縱使入峴,以精騎蹂之,何憂不克?”
同月,劉裕主力通過大峴山,一路向北,進至臨朐以南。
燕將公孫五樓等人率步、騎五萬進屯臨朐。
燕主慕容超自率步、騎四萬繼之。
劉裕此時的兵力構成:一、精銳步兵約三萬人,應該是比較能打的,經驗豐富,技藝出眾,耐遠征苦戰;二、普通雜兵七萬人;三、輕騎兵幾千,應該不超過一萬,故總兵力不超過十一萬,其中十萬人是步兵。
第一戰:巨蔑水(彌河)之戰。
公孫五樓vs孟龍符。
前者是南燕徵虜將軍,兵力“數千騎”。
後者是劉裕先鋒,兵力不詳,但應是一支步騎混合的部隊,孟統騎兵,沈田子兄弟帶步兵,可能是他們家的江東部曲老底子,戰鬥力較強。
雙方大戰,公孫五樓敗。
孟龍符率騎兵追擊,因為馬跑得太快,與大部隊脫節,結果單騎衝入燕軍陣中,力竭戰死。
部將劉鍾率軍趕至,拼死奪回孟龍符屍體。
公孫五樓一看有便宜佔啊,於是又捲土重來。
晉軍失了大將,欲退。
參軍沈田子振臂大呼道:“今退必死,力戰乃生。”
遂與兄弟沈林子與燕軍大戰,燕軍為之破膽。
這一戰主要是騎戰,南燕敗,東晉勝,但折了先鋒將領。於是公孫五樓又率騎兵衝了回來,被沈田子兄弟擊退。
戰鬥結束。
公孫五樓率敗軍退回臨朐,劉裕主力繼續前進——
“裕以車四千乘為左右翼,方軌徐行,部伍齊整,車悉張幔,御者執矟,又以輕騎兵為遊軍,警戒前行。”
簡單說,就是步兵居中,戰車位於兩側,輕騎兵在外圍警戒遊弋。
就這樣一路推到臨朐城南數里之處。
第二戰:臨朐之戰。
這是一次攻防戰。
劉裕處於行軍狀態,遇到敵軍後,立刻環車為營,佈置軍陣。
總體而言,劉裕在車營內部防守,南燕主動進攻。
“段暉率鮮卑鐵騎萬餘,前後交至。”
注意,南燕這次出動了重騎兵,一部分正面衝,一部分繞後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