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劉裕滅南燕之戰(第3頁)

    這一戰結束,南燕基本就剩苟延殘喘了。

    慕容超逃回廣固後,兵力不足,士氣低落,難以守禦外城——廣固是曹嶷營建的——於是很快被攻克,退守內城苟了幾個月,還是沒了。

    最後說說本書邵勳和石勒之戰。

    其實步兵進攻騎兵優勢的一方,核心要點是一樣的:保障後勤通暢。

    劉裕三十里築一城,囤積資糧,就是為了後勤。

    這個消耗是十分巨大的,而且也很關鍵,可以說保不住後勤線,一切成空。

    主角比劉裕更方便,因為有白溝水系運糧,讓騎兵難以抄掠,安全許多。

    但也不是沒有空子可鑽,從一個節點到另一個節點,有時候會有短距離的陸上運輸,這個可以攻擊。

    船隊中途停靠的時候,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但就算你抓住這些機會,你還是做不到完全截斷這條糧道——注意,是“完全截斷”。

    一般而言,大軍出動,會隨軍攜帶至少一個月所需的糧草,有的甚至囤積足夠三個月的糧草後,才向下一個目的地進發。

    所以,不是你截斷糧道後,人家就立即斷炊的,但會引得他們軍心動盪,並且試圖重新打通糧道。

    很顯然,石勒沒法截斷白溝水,那就註定他只能在糧道上製造麻煩,不能產生致命威脅。

    劉裕在獲得南燕地裡成熟的糧食後,已經不需要糧道了,他甚至派人通知南方停止轉運,“就食齊土”。

    主角時空馬上八月,粟麥成熟,隨意收割,也不存在糧道制約了。

    另外,歷史上今年河北糧食匱乏,襄國一升糧值銀一兩。

    這兩年也沒有什麼災害,應該就是打仗打多了,消耗大,導致不事生產的城市糧價畸形上漲。

    所以石勒沒什麼餘糧。

    他利速戰,不利久持。

    在主角攻克長樂後,石勒返回了鄴城,於是派冀保在安陽阻擊一下,給他時間徵發更多的士兵,籌集更多的錢糧。

    於是最終戰場定在鄴城。

    這裡額外說一句,很多人不考慮後勤就算了,屬於老生常談,畢竟起點大部分寫歷史戰爭的作者也不考慮後勤,但連士氣也不考慮就很奇怪了。

    夫戰,勇氣也。

    沒有士氣,大頭兵們告訴你什麼叫一觸即潰。

    臨朐之戰,南燕是進攻方,輜重一丟,慕容超士氣清零,單騎出奔,然後將士士氣清零,招致大敗。

    其實劉裕攻克廣固後,南燕大軍並未遭受毀滅性打擊,鐵騎仍然眾多,但為什麼城池一個接一個陷落?人心、士氣啊。

    真以為士兵、軍官是沒有思想的機器人啊?

    誰那麼賤,非要為你死戰?你對我有多少恩義?我們來算算,恩義足夠,死戰也不是不可以,恩義不夠,滾一邊去。

    連戰連敗,還能打得有來有回,蕩氣迴腸,那是扯淡。

    純粹是小說作者為了提升戲劇性而亂寫。

    伱以為是敢“一鎮抗天下”的晚唐牙兵啊?

    我在推演中,鄴城之戰石勒大軍就是垂死掙扎,野戰一鼓而破的貨色,有啥戲劇性?有啥跌宕起伏?

    是不是還要學高粱河車神趙光義,在攻晉陽的時候,大纛向前,以至於箭矢落在他腳下?

    有一說一,大纛前出是趙光義的高光時刻,極大提振了士氣。

    鄴城的結局和廣固沒有太大區別。

    石勒若退守三臺,還能撐幾個月,但這和等死無異,他下得了這個決心嗎?

    他和慕容超不同。

    慕容超是皇帝,只能死守。

    石勒還有退路,只是一時不甘心罷了,但形勢會教他做人,該捨棄還是得捨棄。

    攻敵之必救,越讓敵人靠近你的“必救”,就越容易沉不住氣。一旦沉不住氣,就容易有騷操作。

    石勒完了。

    當然,這只是現在的看法。

    我是現時推演,明天寫什麼,我一會抽菸時推演下,現在還不知道,只有個大概方向。

    就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