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麥客 作品

古代屠城



                屠,破城多所誅殺也,故稱屠。

    但也有學者指出,在早期歷史記載中,屠有攻克的意思,大概是攻城過程中殺傷甚多,但沒有全體屠殺。

    這一點有爭議,暫且不論。

    但史書中有些“屠”還是好分辨的,聯繫上下文就知道了,比如“泗水為之不流”等等。

    古代屠城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立威震懾。

    簡單來說,就是對抵抗比較激烈的地方,或者投降比較晚的地方屠城,起到震懾作用,促使更多人儘快投降。

    那麼問題來了,“抵抗激烈”、“投降太晚”有沒有標準呢?

    答案是沒有。

    有人立下了標準,如曹操,“圍而後降者不赦。”

    那麼,曹操執行了嗎?

    不一定。

    有執行的,如鄴城之戰。

    曹操從二月打到八月,圍攻了半年,“屠之”。

    這裡是真屠,不是攻克的意思。

    “初,曹操攻屠鄴城,袁氏婦子多見侵略”。

    “公前屠鄴城,海內震駭,各懼不得保其土宇,守其兵眾。”

    袁氏婦人、子女都被“侵略”了,可想而知鄴城百姓狀況。

    這一仗打得是比較艱苦的,傷亡很大,半年時間呢。

    也有不執行的。

    “術退保封丘,遂圍之,未合,術走襄邑,追到太壽,決渠水灌城。”

    “二年春,襲定陶。濟陰太守吳資保南城,未拔。會呂布至,又擊破之……布夜走,太祖復攻,拔定陶,分兵平諸縣。”

    “表將鄧濟據湖陽。攻拔之,生擒濟,湖陽降。攻舞陰,下之。”

    “太原商曜等以大陵叛,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

    等等。

    曹操屠城不少,但也不是每座城不降,攻下來後都屠殺。

    那樣純屬有病。

    人家不會因為你屠城後就害怕,提前投降,因為曹操屠了那麼多城後,據城而守的還是一大堆,有的還讓他攻不止一次,時間很長,傷亡很大。

    屠城確實有立威震懾作用,但不用高看其效果。

    二、報復發洩。

    這又分幾種情況,要麼是死了己方重要人物,要麼是對方反覆無常,要麼是進攻方傷亡太大。

    那麼,是不是這三種情況都會屠城呢?

    答案是不一定。

    曹操的爹死了,“初平四年,曹操擊謙,破彭城傅陽。謙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還。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