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進山(第2頁)

 沒有槍,就只能獵一些小型動物。好在剛才看了看,有一把獵弓,十幾支箭,還有一個彈弓。可以打一些野雞松鼠之類的小動物。剛好松鼠的皮毛可以去公社換錢,雖然這個年代松鼠的皮毛不太值錢,但只要找對了買家,還是要比賣給供銷社貴得多。

 想著這些,王大山迷迷糊糊的睡了過去。

 一夜無話,到了第二天拂曉。生物鐘讓王大山準時醒來。翻身下床,穿好衣服,紮好混元髻。

 沒錯,各位衣食父母,您沒看錯。

 年輕的王大山是束髮的,這也是道士的一種傳承。

 雖然清風觀是正一道,王家人也是火居道士(火居道人即在家修行的道士),清塵道人王正風依舊要求王大山必須保持道家的傳統,束髮。

 而王正風在王大山10歲的時候就給王大山行了度牒傳度之禮(度牒為和尚與道士的身份證明,自北宋開始。傳度可以理解為師傅把弟子引入道門的儀式),自王大山10歲起,他就已經是一名被道門認可的道士了。

 但王大山並沒有道號,因為清風觀門規,弟子成年方賜下道號。

 來到院中,見王正風正在修煉八段錦。王大山趕緊下場,站樁起手,一套五靈形意拳出手,虎虎生風,把形意拳中的劈、鑽、崩、炮、橫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套拳打完,王大山已是微微見汗。但並未歇息,又在腿上綁上沙袋,開始提氣縱身。一口氣跳躍了100次,渾身已是大汗淋漓。

 此時天已微亮,爺孫二人練完拳腳,來到凌霄殿正堂的蒲團坐下,開始做早課。王正風敲響銅鐘,誦經聲起。先開始誦《清靜經》,然後是《心印經》,接著《消災護命經》,最後是《禳災告厄經》。

 四部道經全部吟誦完畢,天已大亮。

 爺倆洗漱完畢,簡單的吃過早飯,王大山對王正風說到:“爺爺,咱家米糧不多了,我進趟山裡,打點野味,到供銷社換點糧食。”

 王正風原本有些擔心,只因王大山之前從未獨自進山打過獵,即便套著些兔子山雞,也不過是在道觀附近,並未走遠。

 可王正風想著昨天王大山殺死悍匪老二的身手,又看到他那躍躍欲試的眼神,還是不忍心的點了點頭。只是說道:“別要走遠了,早點回來。打不打得著獵物沒有關係,要注意安全。”

 “嗯吶,您老就放心吧!”說完,就去準備進山的裝備了。

 王大山先背起了獵弓,又把箭簍掛在了腰間,把彈弓插在腰帶上,背上一個筐子,裡面裝了火柴食鹽水壺獸夾繩子等等,再拿了一把柴刀和一把侵刀就出發了。

 順著道觀後面的白龍溪向山上走,在白龍溪裡撿了幾十顆直徑1釐米大小的鵝卵石,用來當彈弓子兒。

 走了個把小時,來到一處陰涼的山谷,叫做二道溝子。這處山谷灌木叢生,夏天最是得野豬喜歡,因此經常有野豬出沒。

 王大山停下來看了看地上的痕跡,有野豬走過,便在幾處痕跡處下了幾個夾子,之後沒有停留,又向前走去。

 再翻過兩座山頭,有一處紅松林,全是樹齡超過百年的大樹,松鼠就喜歡在那裡的樹洞做窩,應該會有不小的收穫。

 正想著,忽然聽到咕咕咕咕的叫聲,一隻野雞從不遠處飛過,停在一棵灌木旁,距離王大山不到20米。王大山趕緊取下腰間彈弓,裝上小石子,瞄準,拉滿,啪的一聲,野雞撲騰一聲仰倒在地。

 王大山走過去,野雞還在抽搐著撲稜翅膀,一把扭斷野雞的脖子,放入筐中。這也算是一個開門紅了。

 繼續前行,沒多久就到了那片紅松林。王大山放慢腳步,小心翼翼,不想驚動林中的松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