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深入瞭解
他們與新供應商進行了會面。
周勝對新供應商說:“我們廠現在生產規模擴大了,你們的供貨量有些跟不上我們的需求了,你們有沒有什麼應對辦法?”
新供應商有些為難地說:“我們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我們正在計劃擴大產能,不過這需要一些時間和資金投入。我們已經在著手購置新的生產設備,也在招聘和培訓新的員工,但短期內可能還是會有些緊張。”
李明問:“那你們預計多久能完成產能的提升呢?我們的生產不能因為原材料供應不足而受到影響啊。”
新供應商回答:“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在這期間,我們會盡力協調,優先保障貴廠的供應,但可能無法完全滿足需求的增長。”
方勇說:“三個月時間有些長了,我們等不了那麼久。我們希望你們能儘快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比如有沒有可能調整生產計劃或者優化生產流程來短期內提高產量?”
新供應商想了想說:“我們可以嘗試調整生產計劃,將一些其他訂單往後排一排,集中精力滿足貴廠的需求,但這可能會對我們和其他客戶的關係產生一定影響。而且優化生產流程也在進行中,但效果可能不會立竿見影。”
周勝說:“我們理解你們的難處,但我們的情況也很緊急。我們可以在價格或者其他方面給你們一些支持,幫助你們儘快解決產能問題,畢竟我們是合作伙伴,一榮俱榮。”
新供應商很感激:“非常感謝貴廠的理解和支持,我們會全力以赴。我們也會盡快制定一個詳細的方案,和貴廠溝通,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產能。”
與此同時,採購科也在市場上尋找其他合適的備用供應商。
方勇對周勝和李明說:“我找到了幾家潛在的備用供應商,他們的產能看起來能夠滿足我們的需求,不過我們對他們的質量和價格還不太瞭解。”
李明說:“那我們得儘快和他們聯繫,瞭解一下情況。向他們索要樣品和報價單,同時看看他們的交貨期和售後服務怎麼樣。”
周勝說:“好,這次我們要更謹慎一些,畢竟是作為備用供應商,也要確保他們的各方面條件都符合我們的要求,不能臨時抱佛腳。”
他們與幾家潛在的備用供應商取得了聯繫。
周勝對其中一家備用供應商說:“我們是一家生產規模較大的工廠,目前正在尋找備用的原材料供應商。我們對原材料的質量、價格、交貨期和售後服務都有較高的要求,你們能介紹一下你們的情況嗎?”
備用供應商回答:“我們公司在原材料生產行業已經有多年的經驗,我們有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從原材料採購到生產加工的每一個環節都有專人把控。我們的價格在市場上是很有競爭力的,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原材料採購渠道,可以降低成本。交貨期方面,我們一般可以在兩週內完成訂單,特殊情況下可以加急處理。售後服務我們也很重視,如果有質量問題,我們會無條件換貨或者退款。”
李明問:“那你們的最大供貨能力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的需求量比較大,而且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備用供應商說:“我們目前的產能可以滿足貴廠的需求,而且我們還有進一步擴大產能的計劃。我們的生產設備都是比較先進的,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產量。”
方勇說:“我們需要你們提供一些樣品,我們會送到技術部門進行檢測。如果質量沒問題,我們再進一步談合作的細節。”
備用供應商表示會盡快安排樣品寄送。
在等待樣品檢測結果的過程中,新供應商也送來了他們的產能提升方案。
新供應商對周勝說:“這是我們的產能提升方案,我們計劃在一個月內先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增加部分設備的運行時間來提高 20%的產量。同時,我們已經和設備供應商聯繫,加快新設備的採購和安裝,預計兩個月內新設備可以投入使用,這樣整體產能可以提升 50%。”
李明看著方案說:“這個方案看起來還不錯,但你們要確保這些措施能夠有效實施。我們會密切關注你們的進展,同時也希望你們能定期向我們彙報。”
方勇說:“在你們產能提升的過程中,如果有什麼困難,比如資金或者技術方面的問題,要及時和我們溝通,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解決。”
新供應商表示會按照方案執行,並及時溝通情況。
幾天後,備用供應商的樣品檢測結果出來了。
技術人員對周勝說:“這些備用供應商的樣品質量大部分都合格,有一家的質量稍微差一些,但有兩家的質量和我們現有的新供應商差不多,甚至在某些性能指標上還有優勢。”
周勝說:“那我們可以重點和這兩家質量好的備用供應商談一談,瞭解一下他們的價格和其他合作條件。”
李明說:“我們可以把這兩家備用供應商和新供應商的情況再做一個詳細對比,看看在價格、交貨期、售後服務等方面的差異,然後再做決定。”
方勇說:“對,這次對比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畢竟關係到我們廠的原材料供應穩定,不能有絲毫馬虎。”
他們再次製作了對比表,將新供應商、原供應商(改進後)和兩家備用供應商的情況從價格、質量、交貨期、售後服務、產能、長期合作潛力和信譽等方面進行了詳細對比。
經過仔細分析,周勝說:“從這個對比來看,我們現有的新供應商在質量和售後服務方面還是有優勢的,而且他們正在努力提升產能,我們應該繼續支持他們。但這兩家備用供應商也有他們的亮點,比如其中一家在價格上比新供應商更有優勢,另一家在交貨期上更短。我們可以考慮和這兩家備用供應商簽訂一個小量的備用合同,以備不時之需。”
李明說:“我同意,這樣既能保證我們對新供應商的支持,也能有一個後備方案,降低我們的供應風險。不過備用合同的條款要明確,比如價格的調整機制、交貨期的緊急應對措施等。”
方勇說:“對,還要和他們溝通好,我們的主要供應商還是新供應商,備用合同只是在新供應商無法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才啟動,避免產生不必要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