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大叔 作品

第361章 偶遇修行人(第2頁)

 廖廖微微頷首,表示自己能夠理解這些原住門派的顧慮。站在人性的立場去思考,他們如此行事確實情有可原。更何況,這些原住門派還寬容地接納了那些外來教派,並允許它們在此處開闢道場,已然算是相當難得了。要知道,在地球上,眾多教派之間常常會因為爭奪資源而爆發激烈衝突甚至大戰。然而,在廖廖眼中,這一切想必也是天機對於這片大陸的某種特殊設定吧。

 廖廖又繼續追問道:“之前你說我所施展的道教拱手禮,在你們這裡已經失傳?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啊?”

 雲霄子不禁長嘆一口氣,緩緩回答道:“唉……這其中的緣由,還得從天神傳道開始講起呀。”

 “天神傳道?可是據我所知,道教本應是以道家思想為根基而創立的宗教團體,它的諸多理念與觀點均源自於道家學說。比如《老子》、《莊子》等著作更是被奉為道教的至典聖籍。那麼為何現在卻變成了所謂的‘天神傳道’呢?”廖廖滿臉疑惑地追問著。

 他實在想不通,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竟然隱藏著如此複雜的歷史淵源。原本在他心目中清晰明瞭的道教傳承體系此刻突然變得模糊不清,彷彿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

 但是當雲霄子聽到廖廖的這番言論後,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欽佩之情,他對廖寥的敬重瞬間飆升至頂點,彷彿將其視為神靈一般。他急切地追問道:“道友竟然對《老子》和《莊子》如此熟悉!敢問道友是否知曉《老子》的原文究竟為何?”

 面對雲霄子的問題,廖廖感到十分詫異。他瞪大了眼睛,疑惑地反問道:“難道你們這裡的人都沒有學習過《老子》嗎?那麼你們所遵循的道教修煉理論又是以何為根基呢?”他實在難以想象,一個自稱道家弟子的人竟會對這部經典一無所知。說完便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雲霄子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然後緩緩說道:“沒錯,正是這第一章。據我師父所言,當年天神降臨世間,傳授大道之時,僅講述了這開篇一章,餘下部分則被稱為‘無字真經’。關於為何如此,連天神自己似乎都一知半解。至於其中緣由,我師父並未提及。”

 廖廖聽聞此言,心中不禁湧起一絲疑惑,但他還是追問道:“那麼這第一章所蘊含的深意究竟是什麼呢?是否真如世人所理解那般——道可以言說,但並非尋常之道;名可以命名,但並非普通之名;虛無乃天地初始之源;實有乃萬物衍生之本。因此,我們應當常常從‘無’中觀察道的玄妙;又要從‘有’中領悟道的邊際。‘無’和‘有’雖名稱不同,實則同源同宗,皆可稱之為玄妙無比。而這種玄妙無盡、幽深難測的境界,便是通向世間一切奧秘的大門。不知這樣解讀是否正確?”

 雲霄子聞言,如醍醐灌頂般恍然大悟,他頻頻點頭,臉上滿是欽佩之色,感慨地說道:“實不相瞞,在下修行多年,涉獵群書無數,但像閣下這般獨到而深刻的見解,卻是生平首聞。今日得聞高論,真乃三生有幸!閣下對《老子》第一章的闡釋,猶如晨鐘暮鼓,發人深省;又似清風拂面,令人心曠神怡。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他一邊說著,一邊凝視著對方,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彷彿在與智者對話一般。此時此刻,雲霄子心中暗自慶幸能夠結識這樣一位博學多才之人,同時也期待著未來能有更多機會向其請教道學精髓。

 廖廖也覺得奇怪,這天機為何只傳了《老子》的第一章,後面就不傳了呢?於是廖廖又說道:“這《老子》又名《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