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朕賜宗澤劍李綱鐧;朕定計勝梁山好漢〔求訂閱〕
7250字大章,拜求訂閱!
中書舍人張浚按趙官家聖諭進行擬旨,急召各路州府的煅鋼坊中優秀工匠,趕赴京城鍛鋼坊學習轉爐鍊鋼法,為以後各地都能發展新式鍊鋼生產做人才儲備……
而對於那塊用轉爐鍊鋼法練出的第一塊精鋼樣品,趙吉則下令讓京城煅鋼坊打造出兩把兵器,一柄鋼劍和一把鋼鐧。
鋼劍的劍身上,要鑲嵌鍍金篆字:“天子賜宗澤之劍”;
鋼鐧的刃面上,要鑲嵌鍍金篆字:“天子賜李綱之鐧”。
鋼劍和鋼鐧製成後,趙吉派出兩名使者,分別遠赴河東和淮南兩地,將劍和鐧分別賜給宗澤和李綱。
此時,宗澤招安了河東、河北等地的王善和李進兩批亂匪後,暫留在河東,並對那兩部共計一萬多的人馬,進行軍事改編,並曉以忠義之道,進行思想改造……
此時,李綱平定了京西、淮南兩地匪患,並招安了王再興、李貴、王大郎及所部近一萬人馬之後,也按趙官家聖諭學習宗澤的做法……
李綱暫留在淮南當地,對受招安的義軍進行改編,並學宗澤做法,對義軍曉以忠義之道,進行著思想改造……
十餘日之後,當宗澤和李綱接到聖旨,得知自己權為(暫代)的官職轉正了,又到了趙官家的一系列厚封重賞後,
宗澤和李綱這二位賢良忠臣,激動不已,紛紛跪地,對突然轉變成了明君聖主的趙官家所在的京城方向,遙拜稱謝、喜極而泣……
宗澤和李綱皆跪地,指天為誓:微臣定當廉潔奉公、勤政愛民、瀝膽披肝、誓死效忠當今明君聖主趙官家……
……
接下來,穿越者趙吉派遣名臣勇將,率大軍去各地剿匪,並輔以招安大計,到了宣和三年二月,大宋境內的大部分匪患都已經平定了。
現在,唯獨還有從梁山泊的匪寇,因受到朝廷大軍的圍剿而被迫從梁山逃出來成了流寇,共計有五千多人馬,尚未被剿滅。
宋江等三十六位匪首,帶領著那五千多殘兵敗將,被迫南下,乘虛奪取了官軍鉅艦十幾艘,順流南下……
這段時間以來,趙吉在京城,始終密切地關注著各地往來的軍情奏報,並有意地下令,讓各路廂軍逼迫宋江等流寇往南逃竄。
至今為止,趙吉從收到的關於梁山宋江等流寇去向的軍報,得知其已經逼近了海州……
歷史學霸的穿越者趙吉知道,海洲有梁山“好漢”們的大剋星——海州知州張叔夜!
趙吉還知道,歷史上的梁山好漢們,還真的沒有小說《水滸傳》中所描寫的那麼牛逼。
文學作品的《水滸傳》中所描寫的宋江等一百單八將的英雄事蹟,是與真實的歷史中的宋江起義有很大出入的。
甚至,在真實的歷史中,梁山起義中大小頭領加在一起,根本湊不足一百零八位,而是三十六位主要的大小頭目。
趙吉在沒有穿越來到這大宋朝之前,看過宋末元初人周密的史料筆記《癸辛雜識》裡收錄的南宋人龔聖所寫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一文。
梁山“好漢”中的那三十六人分別是:
“呼保義宋江:
不稱假王,而呼保義。
豈若狂卓,專犯忌諱?”
“智多星吳學究:
古人用智,義國安民。
惜哉所為,酒色粗人!”
“玉麒麟盧俊義
白玉麒麟,見之可愛。
風塵太行,皮毛終壞。”
“大刀關勝:
大刀關勝,豈雲長孫?
雲長義勇,汝其後尾。”
“活閻羅阮小七
地下閻羅,追魂攝魄。
今其活矣,名喝大伯。”
……
穿越者趙吉能記住梁山“好漢”排在前五名的讚詞,
剩下的三十一位“好漢”的讚詞,趙吉記不全了,但是,他們的綽號和姓名,他是還能記得一清二楚的,分別是:
“尺八腿劉唐、沒羽箭張清、浪子燕青、
病尉遲孫立、浪裡白條張順、船火兒張橫、
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魯智深、行者武松、
鐵鞭呼延綽、混江龍李俊、九紋龍史進、
小李廣花榮、霹靂火秦明、黑旋風李逵、
小旋風柴進、插翅黑虎雷橫、神行太保戴宗、
急先鋒索超、立地太歲阮小五、青面獸楊志、
病關索楊雄、一直撞董平、兩頭蛇解珍、
美髯公朱仝、沒遮攔穆橫、拼命三郎石秀、
雙尾蠍解寶、鐵天王晁蓋、
金槍手徐寧、撲天雕李應。”
……
而近日以來,趙吉從被梁山流寇所搶掠過的幾個州府呈上來的奏報得知:
宋江所部的梁山流寇,在攻城過程中,也有攻打不下來的州城,在兩軍交戰過程中,官軍也俘虜過上百個梁山嘍囉。
官府對被俘的梁山泊嘍囉進行嚴刑拷問,早已摸清了梁山泊流寇,是以宋江為首的共計三十六位頭領;並掌握了他們的姓名以及基本情況。
趙吉通過被梁山流寇侵擾過的那幾個州府呈上來的奏摺得知:
他所穿越來到的這世界,梁山流寇的三十六位頭領的綽號和姓名,還真的與自己沒穿越前所讀過的南宋人龔聖所寫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那三十六人的綽號和姓名都一一對應上了。
當然,趙吉在讀史書時,發現有的版本史書中,也把玉麒麟盧俊義,寫作李俊義。到底哪個版本正確,現在早已不可考正了。
穿越者趙吉思至此處,心中暗道:
“真實的歷史中,梁山這三十六個大小頭領,並沒有完全對應上《水滸傳》中的三十六位天罡星。”
真實的宋江起義和小說《水滸傳》中所描寫的,相差甚遠。
趙吉早就知道,歷史小說是不能當成正史來看的!
在歷史長河中,本無綽號為“豹子頭”林沖這位先是受盡欺辱、憋屈至極,而後爆發復仇、大快人心的英雄好漢。
‘林沖’這種能拉足讀者對北宋末年腐敗朝廷無限仇恨的英雄好漢,在真實的歷史中,卻根本就沒有其人和其事!
在真實的歷史中,太尉高俅也根本沒有養子高衙內。
如此,便也沒有了高衙內會看上了某位禁軍教頭的小嬌妻的事情發生,
更沒有其“誤入白虎堂”、“棒打洪教頭”、“風雪山神廟”、逼上梁山落草、火併王倫等一系列故事發生了。
……
其實,梁山泊在大宋,又被稱為梁山濼。
梁山泊在京東東西路山東壽張縣東南梁山下,它原本是一個很小的湖泊。
從五代到北宋神宗時期,滔滔的黃河曾經有三次大的決口,滾滾河水傾瀉到梁山腳下,並與原本的古鉅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號稱“八百里梁山泊”。
而在當時,有許多“盜賊”便以梁山泊作為活動據點。
趙吉沒穿越前,曾讀過《宋史·許幾傳》,其中記載“梁山濼多盜,皆漁者窟穴……”
當年,大宦官楊戩曾鎮守京東一帶,在梁山泊‘括廢隄、棄堰、荒山’,就是對梁山泊進行“圍湖造田”,以便向當地百姓收取重稅,達到更好的斂財目的。搞得當地民不聊生,落草為寇者增多,這也為後來的宋江能在梁山泊起義成事奠定了群眾基礎。
等到了趙吉這副身體原主宋徽宗的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時,皇帝和官老爺們花天酒地,揮霍著搜刮上來的民脂民膏,而廣大農民卻飢寒交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