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智 作品

第252章 蠻族夷敵,朕何愁乎?(第2頁)

 

……

 

“臣等恭迎聖駕……”

 

“吾等武舉子恭迎聖駕。“

 

“吾皇萬歲萬萬歲……”

 

“哈哈哈!”

 

走下御駕的趙吉,望著意氣風發的六百餘武舉子,他不禁開懷大笑道:

 

“眾愛卿、眾武舉子,免禮平身。”

 

“微臣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吾等舉子,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萬歲!”

 

“朕今日再臨武舉會試外場,便是要親眼見證各地選拔入京的武舉子之神勇表現。”

 

“朕率領朝廷文武大員,在此觀爾等武舉子比試,亦可保證武舉會試之公平!”

 

岳飛、吳玠、吳璘等六百餘位武舉子,感念聖恩,心潮澎湃,壯懷激烈。

 

他們被趙官家免禮平身後,抬眼看向趙官家身後,果然跟著一群身穿紫色朝服、頭戴長翅官帽的朝廷大員。

 

岳飛、吳玠、吳璘等武舉子,雖然不認識這些朝廷大員,但是,從趙官家身後跟隨著的官員的朝服顏色去分辨,這些絕對都是他們現在望塵莫及的當朝重臣。

 

不錯,跟隨在趙官家身後的有領樞密院事、燕國公鄭居中;以及被趙官家最近新提拔上來的御史大夫曹輔、少宰李綱、樞密院副使宗澤等二十餘位朝廷大員。

 

其實,像忠臣鄭居中、曹輔、李綱、宗澤等人,看到趙官家在最近半年之內的巨大變化,一改以往的昏庸無道,變得勵精圖治,大有中興之象,他們是非常驚喜的。

 

趙吉下旨讓他們陪同前來武舉會試外場,他們皆是發自內心地高興。

 

鄭居中、曹輔、李綱、宗澤等忠臣們,也非常欣喜於趙官家能增開武舉恩科,以此來選拔為國所用的良將英才,

 

他們皆感,幸甚至哉!

 

此時,趙吉對岳飛、吳玠等武舉子,高聲道:

 

“朕率領朝中重臣再次前來,觀爾等武舉子會試外場比試,爾等莫要驚慌。

 

將爾等多年來所練就的武功本領,悉數展示出來吧!”

 

“吾等武舉子遵旨,定不負聖望。”

 

他又對武舉會試的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道:

 

“路愛卿不必陪在朕的身邊,去安排今日武舉外場之比試吧!”

 

“微臣遵旨……”

 

趙吉率領文武大員,還是登上了昨日觀看武舉子們比試的點將高臺。

 

今日,武舉會試的外場,依然是比試射箭。

 

只不過,不是昨日的步射比試,而是騎射。

 

大宋兵部的《武士弓馬及選試去留格》中規定:

 

“凡初補入學,步射弓一石,若公、私試步騎射不中,即不許試程文”。

 

這裡所謂的“步騎射不中”,就是一箭都射不中。

 

趙吉在昨日觀看武舉子的外場步射時,他看到,

 

雖然,每人射五箭,根本就沒有哪個舉子連一箭都射不中的情況發生。畢竟,他們都是各州府通過解試而選拔進京的武舉人。

 

趙吉知道,大宋的武舉中,以射技決定武舉子的去留,是朝廷對武將射箭技能的高度重視。

 

在冷兵器的戰場中,用射箭擊斃敵軍兵將,顯然是一種最為高效的殺敵手段。

 

大宋朝廷對武舉中的步射和騎射的高度重視,是多年以來面對著遼國、西夏這些騎射技能十分高超的馬背民族們,在作戰過程中,痛定思痛而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教訓。

 

趙吉在心中感嘆:大宋自開國以來至今,就面臨著強勁敵人,他們分別契丹人建立的遼國,以及党項人建立的西夏。

 

無論是契丹人,還是党項人,他們從小在馬背上生活,皆擅長於弓馬騎射。

 

大宋每每與契丹人或是党項人作戰,都討不到什麼便宜,就是因為這些蠻族夷敵擅長騎射,機動性強。

 

這也就刺激了歷代的大宋皇帝,都想讓自己的宋軍,也同樣擁有高超的騎射箭本領。

 

故此,大宋在武將的選拔,以及武舉考試中,非常重視應試者的步射和騎射水平的。

 

……

 

此時,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去而復還,他跪在點將臺下,向趙官家啟奏道:

 

“微臣及眾考官已準備好。微臣啟奏官家,是否開始今日之武舉騎射比試,請官家下旨!”

 

趙吉臉色微微寒,旁人根本看不出趙官家表情的微弱變化。

 

趙吉覺得這個武舉會試的主考官兵部侍郎路允迪,好不討喜。明明是朕已經放手讓你路允迪全權負責今日武舉會試騎射比試了,你們兵部的考官和武舉子都準備好,你卻卻又來請示是否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