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夏皇乾順怒而殺人,急召党項第一勇士(第2頁)
可是,現在看著從溥樂城趕回京城送信的費聽氏子弟們帶回來的軍情戰報,聽到宋軍居然那麼輕而易舉地攻打下來了西夏邊防兩座重城的陣述,他的怒火在胸中熊熊燃燒!!!
李乾順強忍心中的怒火,悠悠地開口,用党項語問道:
“朕觀爾等五人,臉上被刺了字,爾等抬起頭來。”
那五名党項軍校和兵卒,是在折姜會城破被俘虜後,被宋軍在臉上刺了字的。
他們自從進入這御書房後,就始終深深地低著頭,生怕大夏皇帝看到他們臉上的刺字,沒有想到皇帝李乾順看到了。
他們心中惶恐無比,又不敢違抗聖意,紛紛抬起頭來。
與此同時,他們也第一次看到了聖容。
今日,李乾順身穿繡有日月、龍樣圖案的黃袍,頭戴通天冠。
他們知道當今皇帝李乾順深受漢族文化影響,從穿戴上都模仿漢家天子,跟西夏党項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的穿戴早已截然不同了。
他們從小就聽到自家的長輩老人講過: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繼位後“始衣白窄衫”、”頭戴氈冠“、“氈冠紅裡,冠頂後垂紅結綬”……
不僅如此,西夏的開國皇帝李元昊,還“率先自禿其發,然後下令國中,使屬蕃遵此,三日不從,許眾共殺之。於是民爭禿其發,耳垂重環以異之”……
可是,他們抬頭的瞬間,看到的當今西夏皇帝李乾順從服飾上,已經儼然是漢家天子的裝扮了。
這一點上,他們也不驚訝。畢竟,他們聽自家的長輩所言,西夏的第二位皇帝毅宗即李元昊之子李諒祚在位親政後,“竊慕中國衣冠”,主張“去蕃禮,從漢儀”。
可是,李諒祚短命,只活到二十一歲便駕崩了。
西夏的第三位皇帝李秉常,年僅七歲便繼位,由其母梁太后執政,其親舅舅梁乙埋為國相。大安二年(即公元1076年),李秉常十六歲,開始親政。
當然,梁太皇為鞏固自己家族長久掌握西夏國的大權,為其子李秉常選的皇后梁氏,自然也是梁太皇后自家的侄女……
大安六年(即公元1080年),梁太后和梁乙埋又將李秉常囚禁於離故宮五里左右的興州的木寨裡。大安九年(1083年)閏六月,由於將領的反對,梁太后又不得不讓李秉常復位。但梁氏勢力很大,不能輕易翦滅,因此他仍然不能親政。
而在梁太后專權時,梁氏反對漢禮,遂去漢儀,複用蕃禮。
李秉常和小梁皇后,在大安九年(即公元1083年),生出皇長子李乾順。
老梁太后晚年得孫,十分鐘愛,常親自照顧襁褓中的李乾順。
西夏的第三位皇帝也是個短命之人,只活到了二十五歲,比他父皇李秉常在二十一歲時駕崩,只多了四年的壽命。
西夏天安禮定元年(即公元1086)七月,梁太后和李秉常先後去世;年僅三歲的李乾順即帝位,由母后梁氏和舅父梁乙逋共同輔政。這也是老梁太后下的一手好棋,果然如她所願,即便她不在人世了,但是,梁氏家族依然掌控著西夏國的實際大權。
可惜,梁氏家族的好景不長。李乾順自幼胸懷大志,暗下決心絕對不會像他所聽聞的自己父皇那樣受梁氏一族所擺佈,自己絕對不會再像父皇那樣給梁氏一族當一個傀儡皇帝了!
同時,李乾順也看到,梁氏一族實際統治期間,西夏朝政腐敗,軍隊衰弱,大宋趁機來攻,夏軍屢戰屢敗,自幼雄才大略的李乾順看到了這一點,於永安二年(即1099年),在他十六歲親政後,用盡各種手段,拉攏党項各部的手握兵權的部族,終於滅梁氏一族而親政…………
李乾順推崇漢家文化和治國理念,他設科舉,建學校,在服飾方面,他也推崇族服飾,尤其是皇帝和皇后服飾與中原宋皇室相差無幾。
李乾順仿穿大宋王朝皇帝專用的黃色龍袍,仿戴大宋天子的通天冠。
西夏法典中明文規定:御用服飾的顏色、圖案,官民士庶不得冒用,僧俗男女禁穿石黃、石紅、杏黃、繡花、飾金,有日月及原已紡織中有一色花身,有日、月及雜色衣上有團身龍,禁止官民女人冠子上插以真金之鳳凰龍樣等飾物。
此時,那從折姜會被釋放而回的那五位臉上被刺了字的小校和兵卒,看到了身穿黃色日月龍袍、頭戴通天冠的皇帝李乾順後,他們頓時感覺自己如面威嚴可怕的高山。
他們既感高山仰止,又怕高山微微一怒,哪怕掉下一小塊石頭,都能輕而易舉地把他們的這些“罪人”給砸得粉身碎骨…………
隨著他們戰戰兢兢地緩緩抬起頭來,李乾順也看向了他們五人臉上,他們每人的左右臉蛋上,那分別有漢字和党項文字的兩種刺字。
李乾順開口,用漢語讀起了他們臉上的刺字,語調低沉而憤怒:
“夏軍背盟,搶劫宋商;宋軍討之,大義釋俘!”
當今西夏雄主李乾順每讀出一字,在場的這些人就感覺聽到一聲晴天霹靂!
那五個被宋軍刺字的夏兵和小校,更是嚇得渾身顫抖不已。
“哼!”李乾順怒哼一聲,問道:“爾等之前所言皆實?宋軍真的會‘引天雷’轟城?”
被問之人,自感自己當時宋夏交戰時怕死而投降,自己得罪在身,他們自然不敢欺瞞當今夏皇,紛紛回答所言皆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