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史明智 作品

第361章 質子為碼,太子羸弱(第2頁)

 

他用憐愛的目光,看向十四歲的太子李仁愛,他心中五味雜陳。

 

太子仁愛,自幼聰穎,多才多藝,仁慈孝順,品行兼優。

 

太子的這些優點,是夏皇李乾順和皇后耶律南仙都羸弱非常欣賞的,但是令李乾順擔心的是太子過於羸弱,其自幼體弱多病,太子仁愛還過於心慈手軟。

 

李仁愛從兒童成長為少年的最近五六年間,遼國漸漸衰弱,而金國崛起,金國對西夏恩威並施。

 

金國多次向遼國發起進攻,侵佔了遼國的大片國土。在此情況下,夏國皇后耶律南仙悲傷憐愛自己的故土遼國,常向夏皇李乾順吹枕邊風,請西夏出兵援遼……

 

太子李仁愛受到母后的多年薰陶,對母后的故鄉遼國,也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他也曾向夏皇多次主動請纓,想率兵援遼抗金,卻都遭到了夏皇李乾順的駁斥。

 

李乾順認為李太子李仁愛沒有大局觀。

 

他總感覺,太子李仁愛,過於仁慈,缺少了帝王狠辣心腸,恐其難行帝王權術的雷霆霹靂手段;怕其未來登上皇位後,駕馭不了西夏國內的權臣悍將,亦難處理好處於宋、遼、金三個大國夾縫中的西夏國那些錯綜複雜的國事……

 

不過,到目前為止,李乾順卻只有這麼一根獨苗李仁愛,他就不得考慮御史大夫謀寧克任在此之前的進言:

 

‘陛下欲以天子之身,親守京城興慶府,與宋敵決一死戰。然太子乃國之根本,關乎我大夏國的江山社稷。以臣之愚見,太子應早些送出京城,以做後備長遠打算……’

 

李乾順腦海裡回想著御史大夫謀寧克任的進言,他當然不能當面對太子李仁愛說出實情。

 

不然,以李仁愛那忠孝的性格,必然長跪於大殿之中,願與他這位父皇一起死過京城,以盡兒臣忠孝之禮。

 

李乾順強擠出一絲微笑,儘讓自己的表情顯得風輕雲淡。

 

“仁愛,朕有個差事,要交由你去辦!”

 

太子李仁愛立抱拳躬身道:

 

“兒臣願為父皇分憂,兒臣定當辦好父皇交待的差事。”

 

李乾順點了下頭,道:

 

“仁愛應聽聞,宋軍攻克了我大夏國的西京西平府吧?”

 

“兒臣聽聞了!兒臣恨不能領兵衝鋒陷陣,殺盡宋敵收復失地!”

 

“仁愛我兒,有此志向,朕心甚慰!然領兵抗擊宋軍之事,暫且不必我兒操心。”李乾順悠悠說道:

 

“朕觀御駕親征的那大宋狗皇帝,其志不小!其並不滿足只侵佔我夏國的幾座城池,其意在滅亡我大夏國!”

 

“故此,朕要差遣吾兒仁愛持朕的聖旨和調兵金牌,為調兵主使,由御史中丞芭裡祖仁為副使,領精兵一千騎,出使我大夏國西北諸部,傳令各部火速出兵來京勤王!”

 

自幼聰穎的李仁愛聞聽父皇之言,立即領悟出了話外之意,他雙眼含淚道:

 

“兒臣願留在父皇身邊,共守京城,以盡孝道……”

 

“住口!”李乾順怒斥道:

 

“朕意已決,為我大夏國江山社稷慮,太子仁受你必須離京去往西北各地部落宣告朕的調兵勤王之旨!此乃忠孝之道也。”

 

李仁愛知道父皇是怕京城守不住,而城破之後皇室將成為大宋的階下囚,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故此父皇把這個離京差事交給他,就是讓他這位太子早些離開險地。

 

李仁愛面對對父皇扣下的這頂“忠孝”的大帽子,他無力反駁,俯身跪拜,痛哭流涕道:“兒臣遵旨……”

 

李乾順看到十四歲的太子李仁愛哭得如此傷心,他也十分動容。

 

他從龍椅起身,走到太子李仁愛面前,伸出右手撫其頭,故作自信道:

 

“朕已派大將李良輔率領重兵,駐紮於京城郊外黃河沿岸各渡口,以防宋軍順河而下來攻朕我京城。”

 

“另外,朕已下旨,調動京城內軍民,加強城防,平憑我大夏國龍興之地興慶府建城百年之基,城高溝深,糧草充足,軍民齊心,同仇敵愾,即便宋軍來攻,朕自信朕的京城定能堅守至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