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劈柴、鹹蛋和八卦鏡(第3頁)
第二種的茶坊叫“人情茶坊”,多是各行各業的“行老”們在此聚會,交流信息,招攬生意的。
所以,茶不重要,重要的是茶坊的位置和坊中適合多人聚會交談的場所。
最高一檔的就是“王媽媽茶坊”這種“大茶坊”了。
這種地方裝修極其雅緻,茶具俱都不俗,來往此處的多是富室子弟、諸司下士、文人墨客。
就算是大茶坊的一樓散座,也是有專人侍候的。
以楊沅的積蓄,本來不該來這種“大茶坊”。
可是以烏古論盈歌這等身份,又是個女人,他不選這種清貴、幽靜的所在,又能去哪裡?
曾經初出茅廬的他,也是一個懵懂少年。
記得他第一次獨立接單的時候,興沖沖地把甲方領進了有求公司老闆開了賬戶的“夜精靈”,那兒一片燈紅酒樓、鶯鶯燕燕地把你環繞中間,他覺得挺上檔次的。
問題是他的委託人是個“荼蘼花開、風采依然”的姐姐。
楊沅這番操作把她給看懵了,繼而姐姐便勃然大怒,覺得這個年輕人太不尊重她了。
為了挽回自己的這第一單生意,慮事不周的楊沅只能用誠懇來打動她。
雖說經過一番深入溝通與交流,那位善解人意的大姐姐,最後還是原諒了他的魯莽和草率。
並且依舊同意由他來承接這單業務。可是“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的辛苦有誰懂啊!
如今的楊沅早非吳下阿蒙,自然不會再犯這樣幼稚的錯誤。
他今天不但換了潔淨、體面的衣服,更是把他的全部積蓄都帶了來。
一個合適的環境,一身得體的衣服,對於這樣重要客戶的第一次正式會面,是很有必要的。
不過,即便如此,楊沅也去不起二樓的雅座。
他就在一樓散座選了個幽靜些的位置。
這裡的散座也都用竹簾、花卉、屏風等物件巧妙地做了隔離,私密性還是不錯的。
看看時間尚早,楊沅先點了一壺茶,又要了兩碟小點心,便在座位上坐下來。
路上有賣報小童叫賣而過,楊沅讓人把他喊了進來,又買了一份“小報”。
今天不是節儉的時候,這兒也不是節儉的地方。
宋國這小報,其實是大宋“進奏院”出的。
大宋朝廷的“進奏院”就設在朝天門北側,離這兒很近。
那是總領朝廷與各地各衙門上下往來詔令與奏報的重要衙門,耳目最是通靈,還管著傳諭天下的職責。
所以進奏院每天都要採集、編輯、審定和發行“朝報”。
但進奏院的一幫“小編”經濟頭腦靈活,在編髮“朝報”的同時,也會把一些人事任免、地方奇聞等事件另行抄錄了,作為“小道消息”悄悄傳遞給他們在外邊的合作者,編印成“小報”,販賣給普通市民牟利。
楊沅這份小報,就是專門蒐集和傳遞“小道消息”的人,及時將他們從進奏院洩露出來的“小道消息”編寫、刻印而成的。
由於消息傳遞受限於這個年代的通訊條件,所以小報上的消息有很多都是一個多月以前的了。
楊沅想先把整份小報的題目瀏覽一遍,挑著感興趣的內容先看。
卻不想楊沅剛打開小報,頭版頭條的一條“舊聞”,便引起了他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