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 作品

第17章 易釵而弁的盈歌(第2頁)

 於是,楊沅暫把此事放下,放鬆了心情,隨意瀏覽起來。

 三月十二日,因兩淮百姓去年受水災,今年恢復農耕不久,故寬免其租賦。又,免除平江府折帛錢三年。

 三十二十一日,官府向各州惠民局發放醫藥書籍。

 三月二十三日,降冰雹,免江、浙、荊湖等路中戶以下多年拖欠的稅賦。

 四月十七日,撥給大理寺、三衙及州縣錢,用於伴合藥劑治療患病的囚犯。

 嘖!對囚犯還挺人道的嘛。

 楊治輕嘖一聲,繼續看下去。

 四月二十三日,虔州有軍賊謀反,反賊王田廣等共計九人,公開處以桀刑。

 看到這裡,楊沅便“嗤”地一聲笑。

 來到大宋一年多了,楊沅對於大宋頻繁的“造反”現象已經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大宋對於造反的界定標準非常寬泛:

 三五個配軍叛出了軍營,是造反;八九個盜匪剪徑,是造反;十幾個工匠圍了縣衙討薪,也算是造反……

 大抵是宋國對於士大夫出身的官員實在是太優容了,一旦地方上發生造反,很少嚴厲追究地方官員的責任。

 倒是在撫民安民的後續政策上最是積極。所以地方官員們報稱有人造反,不但不會受到過多懲罰甚至沒有懲罰,倒是可以趁機索要大筆的招撫費用。

 哪怕是不撥錢糧,來年也有理由申請減免稅賦嘛。

 如此一來,地方官既能養望,獲取一個好官聲,又能“造福鄉里”,充實地方府庫。

 等他離任時,弄一個萬民傘什麼的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此一來你好我好大家好,自然是熱衷於報造反。

 反正損害的是朝廷的利益,成就的是他個人的前程。

 結果就是大宋的造反,真的是此起彼伏。

 真的造反當然有,誇大其辭的更多。

 以致於真真假假的造反多如牛毛,楊沅才來大宋一年,已經聽說過好多次了。

 如果按照他們這麼嚴苛的標準,明朝時候僅贛南一個地區,大小動亂就有一百零二起,那要都算成是造反的話,全國得有多少起?

 這時,茶博士來給他上茶了。

 一個小二推了個茶車,送到他座位旁。

 那茶車上有泥爐,爐中炭火正旺,上邊坐了一把鐵水壺。

 泥爐旁有一塊案板,上邊有各式泡茶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