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464章 入島演說(第2頁)

 到了宋代,南海各地,比如三佛齊、爪哇、婆羅洲等有了一些古國,有了官方的文字記載,其都承認從占城中部的交趾洋到婆羅洲西北的納島間的海域屬於中國和外國的海域分界線。

 外國的船隻駛入納島海域即視為進入中國之境。

 到了明朝時期,納島開始得到明朝的官方經營,並將‘漲海’改成‘石塘’,將‘極大崎頭’改成了‘萬生石塘嶼’。

 當年鄭和下西洋,納島就是他每次艦隊的必經之路,所以在此建立補給基地,所以納島上就駐守了上萬“後生”,他們從事建築營房、修檢船支、種植蔬菜水果、撲魚曬制等工作,所以納島越來越具規模,已經具備設立官方管轄機構的條件。

 所以,鄭和最後一次下西洋結束時,曾就納島問題上奏朝廷,詢問是否繼續駐守此島,當時的明宣宗當即賜書“萬生嶼、安不納”,明確表達了此處群島和海疆屬於中國。

 所以,納島的正確名字應該是“安不納島”,完全是中國名字,納土納群島也就是安不納群島。

 這些,從鄭和時期移民過來的人應該有印象,我說的對吧?

 我相信,時至今日,仍然有當時的移民後裔在此生存,請允許我向先賢致敬!”

 說完,李劍垚給大家鞠了一躬。

 民眾中,有人熱淚縱橫,沒想到還有人記得當初的那段歷史。

 李劍垚也在萬人中敏感的捕捉到了那幾家。

 “到了清代,中土東南沿海許多不願成為滿清臣民的明朝遺民,紛紛出海,一個潮州人,叫張傑緒的,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一個王國,該王國一直延續了一百多年,直到荷蘭殖民者侵入,這段歷史結束。

 請允許我再向各位致敬,嚮明朝遺民、向納島遺民以及勇於搏殺風浪的出海者們致敬!”

 說完,又是一個鞠躬,真誠的一匹。

 人群中又有很多人默默的流下了熱淚,與其說納島花人的歷史是一部抗爭史,不如說是血淚史。

 因為弱小,因為無助,因為遠離中土,這些人誰來了都特麼欺負一下。

 真正的苟活於亂世罷了。

 “二戰時期,小日子侵佔了納島,荷蘭人逃遁,二戰結束後,荷蘭人又回來了,但最終這裡被劃歸了哇國。

 而哇國為了鞏固這裡,不斷的採用移民的方式,試圖稀釋我花人比例,想把這塊土地真正的打上上哇國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