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當教授活得久
說動了這兩位,李劍垚覺得很開心。
這不外交大臣再加上文化和教育大臣不就有了嘛。
有李劍垚在,倆人身體倍兒棒,再幹個三四十年都沒問題。
再說了,羅老師這身體,就算在病痛和精神的折磨下都活了八十多歲,這次怎麼著突破九十應該沒問題吧?
李劍垚發現很多教授之類的,精神活躍的知識分子其實壽命都挺長的,這些人通常都不是按照五十多、六十歲退休的。
常在退休年齡到了之後,學校返聘回崗,還在崗位上發光發熱十幾二十年都是常有的事。
像京大的法律系的老爺子芮教授、社會學的費教授、哲學系的羅教授、物理系的周教授,就連精緻利己的哲學系的馮教授個個都活到了九十歲以上。
羅老師在學校的人緣非常的不錯,一旦被李劍垚給騙過去了,幫忙介紹幾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一方面能給落迦島積累點人才,一方面也能讓有些真有本事的人避免十年的蹉跎。
人才嘛,有個十年左右的時間也足夠用了,想想,一個市長都不一定在一個地方連續待個十年。
落迦島那邊,其實就是個小號的鄉鎮的規模,也不用設置太多的部門,但有些崗位還是不可或缺的。
比如外交事務,這個涉及到和東大以及周邊的關係,悶著頭繼續讓島民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日子也行,但李劍垚的目的是讓這塊地成為東大將來實控南海輻射周邊的橋頭堡。
該做的準備還是要做的,就算不設立軍隊,這塊地方也要有一定的國際地位,所以外交必不可少。
剩下的就是教育和民政,教育可以教化島民,文化認同。
民政方面,別人有的也要有啊,得有電、得有港口,得有貿易,得有一定的輕工業滿足居民日常的消耗。
柴米油鹽醬醋茶,這些日常的物資總得有個基礎的保障,貿易倒是也可以解決,但是也要考慮成本啊,至少目前指望著稅收可不現實,島上沒有企業,也沒有工業,總不能指望著去收農稅,那咱成啥人了?
再說,從人口方面考慮,現有的兩萬來人,根本不足以支撐起來經濟的自我運轉,想要更好的日子,還是得發展才可以讓自己不賠錢。
好的一點就是,實際上島上不需要那麼多的部門就可以完美的讓各種事物自行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