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劍 作品

第614章 著眼第一次石油危機(第3頁)

 要說專業性,他肯定不如技術工人更專業,但是論管理能力和膽識,他絕對能夠勝任這個位置。

 財務上,輸出渠道上一頭一尾兩個端都在李劍垚的掌控中,就沒有什麼風險問題,李劍垚從來不相信靠感情能夠約束任何一個負責一塊業務的人,制度才是。

 即使換個人,也不耽誤這一塊業務的正常運轉,無非是效率差了些,吳淑怡、梁家棟、亨德森,斯蒂文、簡雄、林青都是如此。

 “目前這邊的產能大約是年產100萬噸的規模,天然氣約6億立方米,目前員工總數在1500人左右。

 產能還能繼續增加,但是人員也要增加,目前按照我們的產能來看,滿足現階段的訂單需求是沒有問題的。

 通過勘探,這邊的油氣資源埋藏的位置都不深,開採成本相對較低。

 我們也在一些已經勘探好的位置完成了鑽井,但是在產量上並沒有完全釋放產能。”

 大概瞭解了這邊的情況後,李劍垚覺得目前的進度還是可以的,但是要應對第一次石油危機,這邊的工作還是要加快搞搞。

 “繼續增加人手,提高產能,爭取打到500萬噸的規模吧。

 整個東亞經濟發展的速度已經在加快了,能源會越來越暢銷,存儲區再多建些存儲罐。

 另外,在落迦島東側的蘇比島,規劃一個煉油區,這邊的油氣管線可以一直建設到巨港去,通過穆西河運往那邊進行原油的進一步煉化以及天然氣製品,比如化肥、甲醇、乙烯等化學品。

 我知道你想說在本地煉化的好處,但是我有我的想法,我們自己有船,運輸的成本可以做到最低,把生產環節先留在落迦那邊,這邊以後再說就是了。”

 建設在蘇比島,那是自己的地方,可以提供就業,又可以把控成品,至於港口,在一個長週期的賺錢的行業上來說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第一次石油危機,在產能足夠的情況下足可以賺的盆滿缽滿,三年多的時間,也足夠讓這邊的產能提升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