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邱小姐(第2頁)
“沒有,也是公社、大隊這樣的模式,生產資料,土地、農具、財產甚至牛馬拖拉機等都歸大隊所有。
只是因為賺到的錢多了點,分紅就多了。
然後錢多了之後,就擴大了生產規模,購買了更多的牛馬、拖拉機,解放了勞動力,然後我們用更多的時間去經營土地、改善居住條件,然後用多餘的錢去代替交公糧。
糧食就有剩下的,鄉親們就能多吃一口了。
因為樣了雞和豬,產生的糞肥也多了些,不但雞肉、雞蛋、豬肉有了,就連土地也因為有了糞肥而產量提高了一些。”
“哦?你們村的發展搞的不錯啊。
在我看來,這是農業生產結構發生了一些改變,是因為有了食品廠這樣的生產形式介入才改變了以往的條件吧?
有了食品廠之後,在資金上有了剩餘,然後利用這些資金開展了養殖,再用養殖來解決肉、蛋的問題,同時肥田,讓糧食生產能力提升。
這一步步走的可是正向的循環。
不過我算一下啊,3年的時間,你們能做到一個循環,那起始的資金規模可一定不小,按說之前吃不飽,那一定是沒錢的。
我難以理解的是怎麼在短時間內達成牲畜養殖、土地增產這兩個目標的?”
“嘿嘿,老師果然洞察力超強,其實,我們食品廠用的材料都是地裡長出來的,只要有地、有蔬菜種子就行了。
剩下的一些輔助材料,價格也不高,渠道也方便,尤其是那個簍子,是柳條編的,既美觀,又實用。
但在價格上,我們賣的卻不便宜,銷量還挺好。
這樣就有了第一筆資金,再之後您理解了。”
說著,李劍垚從包裡摸出來一婁鹹菜,
“您嚐嚐,跟六必居有點區別,但各有風味吧。”
厲老師好奇的拿過來,觀察了一下柳條編織的簍子,然後打開了紙蓋子,捏了一根蝦油乳瓜嚐了嚐。
“怎麼樣?是不是風味獨特?”
“蝦油、杏仁、芹菜,應該還有中藥秘料吧?這一簍賣多少錢?”
“批發八毛,零售一塊。”
“那可真不便宜!產量如何?”
“年產10萬婁,不算勞動力支出,利潤在6萬多一點。這也是我們村子第一筆真正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