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怪人怪夢(第2頁)
陳平安記起了在梳水國遇上的那位書院賢人,周矩,跟眼前這位君子,大不相同,周矩當時在宋老前輩的劍水山莊,口誦詩篇,就能定人生死,好一個口含天憲。
讀書人,讀了不同的書,大概就會有不同的風采。
鍾魁突然想起一事,“那夜擋住門外練氣士的漢子,身上所穿甘露甲,如果我沒有看錯,應該是兵家古籍上記載的‘西嶽’,是甘露甲的八副祖宗甲之一,是你家祖上傳下來的?”
陳平安心頭微震,搖頭道:“是在倒懸山靈芝齋購買而來。”
鍾魁問道:“花了多少顆穀雨錢?”
陳平安搖頭道:“只是花了些小暑錢,不貴,打算以後送人的。”
鍾魁笑道:“靈芝齋不識貨,讓你撿了個大漏。不過也正常,西嶽給高人設置了禁制,我如果不是剛好書院有那部快要破成碎片的秘典,湊巧熟悉這些甲丸傳承的兵家內幕,當時又使勁瞧了半天,也會認不得。我勸你還是留著它,這麼值錢的東西,何況它還有好多故事呢,隨便送人太可惜了。”
陳平安沒有說送或不送,好奇問道:“八副祖宗甲?”
鍾魁捻起一粒花生米,丟入嘴中,“甘露甲全名神人承露甲,我問你,什麼神人?承什麼露?”
陳平安搖頭不知。
鍾魁笑了笑,“除了西嶽,其餘七件最早的甘露甲,分別是佛國,花苞,山鬼,水仙,霞光,綵衣,雲海,大多數在戰事中毀壞,徹底沒了,留下來的不多,有據可查的,就山鬼和綵衣兩件,別看你手上這件西嶽很破爛了,相比那兩件好不容易遺留人間的,已經算好的了,碰上識貨懂行的,你只管往死裡開價,保證賺個缽滿盆盈,不過這些祖宗甲,到底是失了根本,庇護主人的神通,十不存一,實在是令人扼腕。為了這個,得喝一杯酒。”
鍾魁提起酒碗,率先仰頭喝光。
陳平安只得跟著喝了一碗。
鍾魁自己主動說起那場風波,“那兩個皇子,都不是什麼好鳥,接下來你如果還留在大泉,自己悠著點。山下自有山下的規矩,而且山下高人多了去,比如那位三皇子遇上你,就是山外有山,所以才被淋了一頭狗血。”
陳平安點頭道:“是這個理。”
鍾魁突然笑道:“想一想那晚你跟大泉守宮槐的廝殺,再看看你今兒在酒桌上這麼附和我,有些不適應,怎麼,在家鄉吃過書院的苦頭,所以忌憚這麼個君子頭銜?”
陳平安啞然失笑。
鍾魁又說道:“你那天說誰的道理都是道理,我覺得說得很好。至於要那小國公爺捫心自問,雖然聽著更霸氣一些,也合情合理,挑不出毛病,可其實有些……不講禮了。”
陳平安喝了一口酒,“沒辦法的事情。”
鍾魁點點頭,“確實,世道就是這樣,身處糞坑,就覺得吃屎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有人端上一盤菜,人家還不樂意吃。”
陳平安聽得咋舌。
這是一位儒家君子會說的“道理”嗎?
鍾魁感慨道:“可就算這個世道爛成了一座糞坑,也不是我們吃屎的理由。”
這會兒陳平安一手捻著下酒菜,一手端著酒碗,總覺得有些彆扭。
鍾魁發現陳平安的異樣,連忙安慰道:“咱們吃喝的,可不是屎尿,是好酒好菜,你放心吃。”
陳平安默默吃喝起來。
跟這個傢伙聊天,有點跟不上對方的想法。
一時間陳平安有些想念小寶瓶了。
門口那邊,九娘出馬,很快解決了麻煩。
如今客棧在狐兒鎮百姓眼中,玄乎又邪乎,所以連進門嚷嚷的膽氣都沒有。
陳平安謝過了婦人,就去樓梯口那邊,裴錢還坐在那邊那圈圈畫畫,陳平安說了句跟我來,她就乖乖跟在後頭,臊眉耷眼的,看上去像是犯錯且知錯的模樣,可陳平安用膝蓋想都知道後邊的小女孩,心裡正偷著樂,他甚至完全可以想象,下一次裴錢去了狐兒鎮,那份趾高氣昂。
到了屋子,陳平安落座,裴錢沒敢坐下,關了房門站在桌對面。
陳平安開門見山道:“以後你就留在這裡,我會給客棧一筆錢。”
裴錢猛然抬頭,怒氣衝衝,正要說話,當她看到陳平安的冷淡臉色後,便又低下頭,“我知道錯了,下次不敢了。回頭我就去狐兒鎮,還給小梅一隻屁簾兒,給她買個四十文錢的,大蝴蝶,花花綠綠的,比蜻蜓好看多了,小梅他們已經眼饞很久,不過那麼一幫吃串糖葫蘆就跟過年似的窮崽兒,可買不起,這次便宜她了。”
陳平安問道:“你哪來的錢?”
裴錢抬起頭,眨眨眼,“跟九娘借的,不多,加一塊兒,就二兩銀子。”
陳平安問道:“那你怎麼還?”
裴錢怯生生道:“先一起記賬上,以後我給你做牛做馬,一點點還給你。”
陳平安說道:“你以後就留在這裡吧,這筆錢,你可以給客棧打雜,慢慢還給九娘。”
裴錢皺著一張小臉,泫然欲泣。
陳平安指了指房門,平靜道:“出去。”
裴錢狠狠抹了把眼睛,大聲道:“我知道!你一直就只喜歡那個叫曹晴朗的小書呆子!你一直在擔心他,如果可以的話,你一定不會要我,只會把曹晴朗帶在身邊,他犯了錯,你不會這樣的,你只會好好跟他講道理,還會跟他說,以後不要做像我這樣的人!陳平安,你一天到晚就想要撇開我!”
裴錢轉身跑著離開,使勁摔門,回到自己屋子。
陳平安開始棧。
他和一撥人差不多同時到達客棧門外,竟是有傷在身的姚氏家主,大將軍姚鎮,帶著那個當初一起身陷險境的少年,除此之外,還有親身經歷過客棧風波的武學天才姚嶺之,以及一位頭頂帷幕的年輕女子,這些人身後五六騎,不再是姚家邊騎,而是無需刻意披掛甲冑的隨軍修士,這些投軍入伍的山上人,在大驪,應該會被稱為武秘書郎。
見到了一襲青衫長袍的陳平安後,神色萎靡仍然執意親自趕赴客棧的老將軍,立即翻身下馬,快步走到陳平安身前,拱手道:“義士兩次相救,我姚氏感恩涕零!今夜拜訪恩人,請受我姚鎮一拜!”
老人說完就要對著陳平安長揖到底,陳平安只好攔下老人手臂,免了這份大禮。
只是攔住了姚鎮,其餘姚家子弟和與姚氏同氣連枝的隨軍修士,已經整整齊齊拜了一拜。
老人臉色蒼白,他是沙場磨礪出來的豪爽性子,直截了當問道:“不知我姚家應當如何報答?”
見陳平安沉默不語,老人笑道:“並非是看輕了公子的俠義心腸,而是這等大恩大德,若是姚氏上下視而不見,姚家邊軍大纛上的那個姚字,就沒臉面掛出去了。”
陳平安也不客氣,問道:“老將軍可有辦法,讓我避開朝廷耳目,去到北方邊境上的天闕峰?”
姚鎮問道:“恩公總計幾人?”
陳平安本想回答六人,話到嘴邊,立即改口道:“五人。”
姚鎮略作棧,提議與陳平安走一趟官道,陳平安自無不可,兩人與眾人拉開十數步距離,姚鎮洩露天機,輕聲道:“不敢欺騙恩公,我打打殺殺了一輩子,這次陛下開恩,允許我入京養老,就任兵部尚書一職。可以攜帶家眷、扈從百餘人,所以恩公可以身處其中,我需要耗費幾天,在軍中先幫你們安置一個合適身份,實不相瞞,這百餘人,朝廷那邊肯定會仔細勘察,一個一個盤查過去,所以還需要恩公你們受些委屈。”
老人有些愧疚。
陳平安想過之後,點頭答應下來。
能夠護著姚氏老人去往京城,陳平安也能夠安心一些。
老人第一句話其實說得不合官場規矩,入京赴任兵部尚書,是平調,甚至絕不是什麼貶謫,大泉王朝的兵部尚書,是實打實的朝堂要津,許多大將軍夢寐以求的一把座椅,只是對於姚鎮而言,這輩子哪天卸甲下馬了,那就是養老。
再者需要離開姚家世世代代紮根的南方邊境,去往京師蜃景城,也算背井離鄉,以姚鎮這個歲數,以及大泉南邊定海神針的身份,大泉皇帝劉臻此舉,讓朝野上下很是咀嚼了一番。
但是有一點可以確認,朝廷是準備保下姚氏了,或者說陛下已經下定決心,要將姚氏甩出漩渦,賞了姚鎮一個明哲保身、頤養天年的不錯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