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遠遊北歸(第2頁)
為此教書先生不得不跟幾位書院山主抱怨,小姑娘已經抄完了可以被責罰百餘次的書,還怎麼罰?
值夜巡視的夫子們更是啼笑皆非,幾乎人人每夜都能看到小姑娘的挑燈抄書,落筆如飛,勤勉得有些過分了。
一開始還有些老先生為小姑娘打抱不平,誤以為是負責傳授李寶瓶課業的幾位同僚,太過針對小姑娘,太過嚴苛,私底下很是埋怨了一通,結果答案讓人哭笑不得,那幾位夫子說這就是小姑娘的喜好,根本用不著她抄那麼多聖賢文章,李寶瓶偶爾缺課去小東山之巔發呆,或是溜出書院逛蕩,事後按照書院規矩罰她抄書不假,可哪裡需要這麼多,問題是小姑娘喜好抄書,他們怎麼攔?別的書院學子,尤其是那些性情跳脫的同齡人,夫子們是用板子和戒尺逼著孩子們抄書,這個小姑娘倒好,都抄出一座書山來了。
好在這位書院人人皆知的小姑娘,除了時不時翹課讓夫子惱牒。
老儒士看了很久,上邊的兩洲各國各地印章,鈐印得密密麻麻,老人心中滿是驚訝,抬頭笑道:“這位陳公子游歷了這麼多地方啊?”
拜訪書院的年輕人微笑點頭。
一行人原本打算住在山腳客棧,不料人滿為患,多是這家剩一間那家餘一間,陳平安不放心,擔心石柔一個人護不住裴錢,就只好乘坐飛舟,返回那艘懸停空中的渡船青衣。
朱斂詢問山頂那座中嶽祠廟香人雅士相互惠贈,十分得體,若是有張避暑睡席或是納涼竹椅,更是了不起的香臣武將,雖然依附大驪,可還算被器重信任,許多武將更是追隨大驪鐵騎一起南下,據說建功立業,極為矚目,開始融入大驪軍方。
哪怕這些都不論,於祿如今已是大驪戶籍,如此年輕的金身境武夫。
說出去能嚇死人。
大驪宋氏皇帝別的不說,有一點謝謝必須承認,不缺氣度。
藩王宋長鏡也是如此。
怎麼看,於祿都應該去林鹿書院。
可於祿偏偏留在了山崖書院。
他們這撥當年一起進入書院的外鄉人當中,在大隋朝廷和書院最頂層的視野之外,一直是修道胚子的林守一最出彩,未來成就最高,紅棉襖小姑娘李寶瓶最有趣,誰討厭不起來,謝謝最有靠山,李槐做學問的資質最平庸,但是最招惹不起。而於祿,始終是最不惹人注意的那個,容易被人遺忘,哪怕與皇子高煊成為朋友後,仍是不會讓人覺得年輕人於祿,值得關注,反而更讓人看輕,一個喜好投機取巧、攀附天潢貴胄的年輕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