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土豆 作品

第四百一十章 有些事情必須知道(第2頁)

 崔東山譏笑道:“還不許壞人裡邊有聰明人了?”

 茅小冬心情沉重,揮揮手,“輪到你了。”

 崔東山咳嗽幾聲,潤了潤嗓子,轉頭問道:“小冬啊,就沒有一杯茶水喝喝?”

 茅小冬理也不理,閉目沉思起來。

 崔東山嘆息一聲,笑望向陳平安,“勞煩先生,聽學生嘮叨一些粗鄙之見。”

 茅小冬實在是聽不下去,怒喝道:“小王正’而去

 其餘諸多書生意氣,多是不諳庶務的蠢蛋。如果真能成就大事,那是走狗屎運。不成,倒也未必怕死,死則死矣,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嘛,活得瀟灑,死得悲壯,一副好像生死兩事、都很了不起的樣子。”

 “至於會不會留下一個殘局,以及爛攤子到底有多糜爛,他們可不會管,因為想不到這些。書上記載將人以兩腳羊販賣烹食的慘劇,看過就算,到底距離他們太遠。”

 “我見過,還不少。”

 崔東山笑道:“當然,先生在藕花福地應該也見過了。”

 崔東山伸出第二根手指,“第二。”

 “禮部左侍郎郭欣,龍牛將軍苗韌之流,豪閥功勳之後,大隋承平已久,久在京城,看似風光,實則空有頭銜,將京城和朝堂視為牢籠,渴望將先祖勇烈遺風,在沙場上發揚光大。加上外有相當數量的邊軍實權武將的世交將種,與苗韌之流遙相呼應。”

 “兵部右侍郎陶鷲,職掌京城治安的步軍衙門副統領宋善,相對務實,對於行伍之事,比較熟悉。正值壯年的大驪皇帝宋正醇‘暴斃’後,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稍縱即逝,不可錯過,在此時撕毀盟約,趁著大隋舉國上下憋著一口惡氣,打算順應民心,藉助戰力不俗的大隋邊軍,豪賭一場,不願坐以待斃,被蒸蒸日上的大驪將來,以溫水煮蛙的方式,換了國姓,徹底淪為宋氏藩屬。這一類人,屬於權衡利弊之後,得出的結論。比起郭欣、苗韌,要高明一些,但仍是大致在一個層次上。而大隋的底蘊,就在於這樣的人,在廟堂,在邊關,都有不少,這大概勉強能算一國國力所在了。”

 崔東山伸出第三根手指,“第三,接下來才是那位可憐兮兮的大隋皇帝。”

 “此人處境最為尷尬。本來做好了承擔罵名的打算,力排眾議,簽訂恥辱盟約,還把寄予厚望的皇子高煊,送往披雲山林鹿書院擔任質子。結果仍是小覷了廟堂的洶湧形勢,蔡豐那幫崽子,瞞著他刺殺書院茅小冬,一旦成功,將其汙衊以大驪諜子,妖言惑眾,告訴大隋朝野,茅小冬處心積慮,試圖憑藉山崖書院,挖大隋文運的根子。這等包藏禍心的文妖,大隋子民,人人得而誅之。”

 茅小冬沒有反駁什麼。

 文妖?

 他茅小冬都覺得是在誇他了。

 浩然天下曾經被罵為最大文妖的人物,是誰?

 他與崔瀺的先生。

 崔東山笑道:“當然,蔡豐等人的動作,大驪皇帝可能清楚,也可能不清楚,後者可能性更大些,畢竟如今他不太得人心嘛,不過都不重要,因為蔡豐他們不知道,文妖茅小冬死不死,大驪宋氏根本不在乎,那個大隋皇帝倒是更在乎些,反正不管如何,都不會破壞那樁山盟百年誓約。這是蔡豐他們想不通的地方,不過蔡豐之流,肯定是想要先殺了茅小冬,再來收拾小寶瓶、李槐和林守一這些大驪學子。不過那個時候,大隋皇帝不打算撕毀盟約,肯定會阻攔。但是……”

 崔東山笑意森森,“宋正醇一死,看來確實讓大隋皇帝動心了,身為帝王,真以為他樂意給朝野上下埋怨?願意寄人籬下,以至於國境四周都是大驪鐵騎,或是宋氏的藩屬兵馬,然後他們戈陽高氏就躲起來,苟延殘喘?陶鷲宋善都看得到機會,大隋皇帝又不傻,而且會看得更遠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