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蠶土豆 作品

第七百五十八章 夜行(第3頁)

 水花酒,原來就是這麼給水神娘娘喝沒的。

 這位有家不回的水神娘娘,真名柳柔。無論是姓氏還是名字,好像與她的脾氣性情,都不太沾邊。

 先前聽姚仙之的說法,在蜃景城,早年與那金璜府君鄭素的山水道侶柳幼蓉,一見投緣,一聽對方也姓柳,水神娘娘跳起來就是一巴掌拍在柳幼蓉肩膀上,說巧啊,最後雙方還認了乾姐妹。曾是蜃景城水牢階下囚的鄭素,早年能夠在蜃景城立足,不受半點白眼,有點夫憑妻貴的意思,在大泉權貴、仙師眼中,自然是金璜府高攀了碧遊宮。

 既然水神娘娘竹筒倒豆子,合適不合適的,都說了,陳平安也就不再刻意隱瞞文脈身份,與她笑著解釋道:“我從造化窟那邊趕來的桐葉洲,沒去中土神洲,所以水神娘娘飛劍傳信功德林一事,我其實並不清楚。”

 水神娘娘再一跺腳,“煩得很,早晚都要挨一刀,怨不得文聖老爺訓斥,是我自找的,可這刀子架腦闊上邊,總不落下,不是個事兒啊,我又得掰手指數日子,慢慢等著了,還不如給文聖老爺早早回信罵個狗血淋頭,我就好滾回碧遊宮了。”

 陳平安無奈道:“我先生罵你做什麼。至於先生能否找到合適的水丹,成與不成,在信上肯定都會給水神娘娘一個答覆。”

 水神娘娘一臉愧疚,以及些許懷疑。

 陳平安笑道:“別忘了我是先生的關門弟子。先生真要罵你,我幫你回信一封。”

 也好,若是大泉欽天監這邊,能夠在近期收到功德林那邊的回信,可以讓水神娘娘在回信上幫忙添上幾句話。

 按照姜尚真和崔東山先後兩個說法,先生如今就在功德林那邊,已經不問世事多年。

 她先是如釋重負,然後大為懊惱道:“我琢磨著,小夫子你最早做客,然後是左先生不辭辛苦,最後是文聖老爺親臨,咋個你們做客碧遊宮,都不吃宵夜呢,如今倒好,油爆鱔魚麵沒了,我想請客都沒法子。水花酒當時都給我搜刮一空了,也沒剩下一壺半壺的,釀造起來還麻煩,三五年釀的,那也算酒?沒個百年窖藏,好意思稱為陳釀美酒?如何有臉款待小夫子和文聖老爺嘛。”

 見那小夫子怔怔出神的模樣,水神娘娘愈發心虛幾分,得嘞,碧遊宮算是再難拐騙文聖一脈夫子們去賞臉做客了。

 陳平安很快回過神,笑道:“只要是水花酒就行,幾年還是幾十年的,不講究那個。至於鱔魚麵,更不強求。水神娘娘,我們坐下聊。”

 一盆鱔魚麵,半盆朝天椒,擱誰也不敢下筷子啊。

 這跟練氣士上桌喝酒是差不多的道理,一小碗紅通通的鱔魚麵能忍,一盆怎麼吃得下?吃還是不吃?吃了不吃完算怎麼回事,所以客氣到底,乾脆就不動筷子,是明智之選。

 師兄左右,不愛喝酒,陳平安是知道的,至於師兄吃不了半點辣,先生當年在酒鋪,也是說過的。

 阿良曾經使壞,飯桌上給了左右一碗“清湯”,說既然不喝酒,那就以湯代酒,這要是都不豪氣,說不過去。

 結果左右沒多想,抬起碗當那酒水喝了,果真一飲而盡,據說辣得左師兄滿臉漲紅,站起身直跺腳,差點沒滿地打滾。

 所以三師兄劉十六,當年追著阿良打了幾條街。

 也就是碧遊宮,換成其他仙家修士,敢這麼端著一大盆鱔魚麵,問左右要不要吃宵夜。

 不然就是實打實與左右問劍一場了。

 各自落座,再次路過大泉王朝的陳平安,埋河水神柳柔,京城府尹姚仙之,大泉首席供奉劉宗,嫡傳弟子姚嶺之。

 磨刀人劉宗一臉恍然,好傢伙,原來是那儒家文聖的嫡傳,豈不是大劍仙左右的師弟?

 桐葉洲對這位左大劍仙,那是佩服得可謂五體投地了。

 一切都說得通了。文聖的遭遇,以及文聖一脈在儒家內部的失勢,劉宗還是曉得的,陳平安如果真是那位文聖的關門弟子,少年劍仙謫仙人,多半是得了左大劍仙的劍術親傳,到了福地依舊愛絮叨道理,不過做人卻也圓滑變通,能夠從亂局當中抽絲剝繭,找到一條退路,與那大驪繡虎的作風,又何其相似。再加上碧遊宮對文聖一脈學問的推崇,水神娘娘對陳平安如此親近,就更合情合理了。

 姚仙之和姚嶺之面面相覷。

 xs63水花酒,原來就是這麼給水神娘娘喝沒的。

 這位有家不回的水神娘娘,真名柳柔。無論是姓氏還是名字,好像與她的脾氣性情,都不太沾邊。

 先前聽姚仙之的說法,在蜃景城,早年與那金璜府君鄭素的山水道侶柳幼蓉,一見投緣,一聽對方也姓柳,水神娘娘跳起來就是一巴掌拍在柳幼蓉肩膀上,說巧啊,最後雙方還認了乾姐妹。曾是蜃景城水牢階下囚的鄭素,早年能夠在蜃景城立足,不受半點白眼,有點夫憑妻貴的意思,在大泉權貴、仙師眼中,自然是金璜府高攀了碧遊宮。

 既然水神娘娘竹筒倒豆子,合適不合適的,都說了,陳平安也就不再刻意隱瞞文脈身份,與她笑著解釋道:“我從造化窟那邊趕來的桐葉洲,沒去中土神洲,所以水神娘娘飛劍傳信功德林一事,我其實並不清楚。”

 水神娘娘再一跺腳,“煩得很,早晚都要挨一刀,怨不得文聖老爺訓斥,是我自找的,可這刀子架腦闊上邊,總不落下,不是個事兒啊,我又得掰手指數日子,慢慢等著了,還不如給文聖老爺早早回信罵個狗血淋頭,我就好滾回碧遊宮了。”

 陳平安無奈道:“我先生罵你做什麼。至於先生能否找到合適的水丹,成與不成,在信上肯定都會給水神娘娘一個答覆。”

 水神娘娘一臉愧疚,以及些許懷疑。

 陳平安笑道:“別忘了我是先生的關門弟子。先生真要罵你,我幫你回信一封。”

 也好,若是大泉欽天監這邊,能夠在近期收到功德林那邊的回信,可以讓水神娘娘在回信上幫忙添上幾句話。

 按照姜尚真和崔東山先後兩個說法,先生如今就在功德林那邊,已經不問世事多年。

 她先是如釋重負,然後大為懊惱道:“我琢磨著,小夫子你最早做客,然後是左先生不辭辛苦,最後是文聖老爺親臨,咋個你們做客碧遊宮,都不吃宵夜呢,如今倒好,油爆鱔魚麵沒了,我想請客都沒法子。水花酒當時都給我搜刮一空了,也沒剩下一壺半壺的,釀造起來還麻煩,三五年釀的,那也算酒?沒個百年窖藏,好意思稱為陳釀美酒?如何有臉款待小夫子和文聖老爺嘛。”

 見那小夫子怔怔出神的模樣,水神娘娘愈發心虛幾分,得嘞,碧遊宮算是再難拐騙文聖一脈夫子們去賞臉做客了。

 陳平安很快回過神,笑道:“只要是水花酒就行,幾年還是幾十年的,不講究那個。至於鱔魚麵,更不強求。水神娘娘,我們坐下聊。”

 一盆鱔魚麵,半盆朝天椒,擱誰也不敢下筷子啊。

 這跟練氣士上桌喝酒是差不多的道理,一小碗紅通通的鱔魚麵能忍,一盆怎麼吃得下?吃還是不吃?吃了不吃完算怎麼回事,所以客氣到底,乾脆就不動筷子,是明智之選。

 師兄左右,不愛喝酒,陳平安是知道的,至於師兄吃不了半點辣,先生當年在酒鋪,也是說過的。

 阿良曾經使壞,飯桌上給了左右一碗“清湯”,說既然不喝酒,那就以湯代酒,這要是都不豪氣,說不過去。

 結果左右沒多想,抬起碗當那酒水喝了,果真一飲而盡,據說辣得左師兄滿臉漲紅,站起身直跺腳,差點沒滿地打滾。

 所以三師兄劉十六,當年追著阿良打了幾條街。

 也就是碧遊宮,換成其他仙家修士,敢這麼端著一大盆鱔魚麵,問左右要不要吃宵夜。

 不然就是實打實與左右問劍一場了。

 各自落座,再次路過大泉王朝的陳平安,埋河水神柳柔,京城府尹姚仙之,大泉首席供奉劉宗,嫡傳弟子姚嶺之。

 磨刀人劉宗一臉恍然,好傢伙,原來是那儒家文聖的嫡傳,豈不是大劍仙左右的師弟?

 桐葉洲對這位左大劍仙,那是佩服得可謂五體投地了。

 一切都說得通了。文聖的遭遇,以及文聖一脈在儒家內部的失勢,劉宗還是曉得的,陳平安如果真是那位文聖的關門弟子,少年劍仙謫仙人,多半是得了左大劍仙的劍術親傳,到了福地依舊愛絮叨道理,不過做人卻也圓滑變通,能夠從亂局當中抽絲剝繭,找到一條退路,與那大驪繡虎的作風,又何其相似。再加上碧遊宮對文聖一脈學問的推崇,水神娘娘對陳平安如此親近,就更合情合理了。

 姚仙之和姚嶺之面面相覷。

 如內容未顯示全,請瀏覽器中打開:k5o五塊五毛)

 結果左右沒多想,抬起碗當那酒水喝了,果真一飲而盡,據說辣得左師兄滿臉漲紅,站起身直跺腳,差點沒滿地打滾。

 所以三師兄劉十六,當年追著阿良打了幾條街。

 也就是碧遊宮,換成其他仙家修士,敢這麼端著一大盆鱔魚麵,問左右要不要吃宵夜。

 不然就是實打實與左右問劍一場了。

 各自落座,再次路過大泉王朝的陳平安,埋河水神柳柔,京城府尹姚仙之,大泉首席供奉劉宗,嫡傳弟子姚嶺之。

 磨刀人劉宗一臉恍然,好傢伙,原來是那儒家文聖的嫡傳,豈不是大劍仙左右的師弟?

 桐葉洲對這位左大劍仙,那是佩服得可謂五體投地了。

 一切都說得通了。文聖的遭遇,以及文聖一脈在儒家內部的失勢,劉宗還是曉得的,陳平安如果真是那位文聖的關門弟子,少年劍仙謫仙人,多半是得了左大劍仙的劍術親傳,到了福地依舊愛絮叨道理,不過做人卻也圓滑變通,能夠從亂局當中抽絲剝繭,找到一條退路,與那大驪繡虎的作風,又何其相似。再加上碧遊宮對文聖一脈學問的推崇,水神娘娘對陳平安如此親近,就更合情合理了。

 姚仙之和姚嶺之面面相覷。

 文聖弟子?還是關門弟子?

 那是不是意味著陳平安,就是那繡虎崔瀺和劍仙左右的師弟?

 姚嶺之忍不住看了眼頭別玉簪、一襲青衫的年輕男子,好像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陳平安對姐弟二人說道:“除了姚爺爺之外,哪怕是陛下那邊,關於我的身份一事,記得

 暫時幫忙保密。”

 姚仙之剛要說句玩笑話,姚嶺之一腳踩在他腳背上,沉聲道:“陳公子只管放心,便是姐姐那邊,我們都會守口如瓶。”

 劉宗點點頭,比較滿意,自己收取的這個開山弟子,武學資質在浩然天下,其實不算太過驚豔,不過人情世故,磨礪得更好。

 熱鬧處守口,僻靜時守心。

 就是修行。無論是練氣士的證道長生,還是武夫的練拳登高,腳下路不同,理其實都一樣。

 陳平安望向姚嶺之。

 佩刀婦人笑道:“陳公子,你還信不過我?”

 陳平安點頭微笑道:“當然信得過。只是很難將眼前的姚姑娘,與當年在客棧見到的那個姚姑娘形象重疊。”

 姚仙之打趣道:“什麼姚姑娘,聽著多彆扭,我姐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好多年,陳先生你喊她一聲姚大姐得了。”

 陳平安說道:“我是在乘坐一艘路過雨龍宗、蘆花島的流霞洲跨洲渡船,在驅山渡那邊登岸,來的路上,在雲窟福地裡邊,聽了些山上的風言風語,是關於你們大泉王朝的,好像不太中聽。”

 姚嶺之有些沉默。

 姚仙之嗤笑道:“什麼不太中聽,肯定難聽,眼紅咱們大泉王朝的桃葉之盟,更嫌棄咱們當年僥倖沒破國,如今又是女子稱帝的形勢,山上非議多了去。陳先生你要是在蜃景城北邊那處仙家渡口多待幾天,亂七八糟的風涼話,隨隨便便就能聽到幾大籮筐。說咱們皇帝陛下的,說咱們姚家篡位的,還有整個大泉王朝是不是勾結妖族軍帳的,反正就是一個個見不了別人過得好。有那本事束手待斃,被妖族畜生們摧枯拉朽,輕鬆打爛山河國境,倒是沒本事承認咱們大泉邊軍死傷大半,最終成功守住了一座京城,那些個躺著等死沒死成的英雄好漢、山上神仙,真是一個個讓我佩服得很,所以這些年每次見著一個,我就要忍不住請他們喝敬酒一杯。”

 姚嶺之苦笑一聲,瞪了眼這個口無遮攔的弟弟,怪話你自己也沒少說,那場萬眾矚目的桃葉之盟,你是怎麼被姐姐近之趕走的,心裡沒數?後來又是如何與白龍洞修士起的衝突?

 陳平安輕聲說了一句話,“化雪後最難熬。”

 劉宗點頭道:“咱們蜃景城又是出了名的年年大雪。”

 埋河水神娘娘深以為然,輕輕點頭,感慨道是啊是啊。

 其實她啥深意也沒聽明白,但是蜃景城雪大不大,她一位親近水運的埋河水神,當然感觸最深,當真都是神仙錢。

 除了等信一事,她聽從皇帝陛下的安排,去年冬在蜃景城汲取大雪水運,其實也沒閒著,姚仙之調侃她是蹭吃蹭喝,xs63

 結果左右沒多想,抬起碗當那酒水喝了,果真一飲而盡,據說辣得左師兄滿臉漲紅,站起身直跺腳,差點沒滿地打滾。

 所以三師兄劉十六,當年追著阿良打了幾條街。

 也就是碧遊宮,換成其他仙家修士,敢這麼端著一大盆鱔魚麵,問左右要不要吃宵夜。

 不然就是實打實與左右問劍一場了。

 各自落座,再次路過大泉王朝的陳平安,埋河水神柳柔,京城府尹姚仙之,大泉首席供奉劉宗,嫡傳弟子姚嶺之。

 磨刀人劉宗一臉恍然,好傢伙,原來是那儒家文聖的嫡傳,豈不是大劍仙左右的師弟?

 桐葉洲對這位左大劍仙,那是佩服得可謂五體投地了。

 一切都說得通了。文聖的遭遇,以及文聖一脈在儒家內部的失勢,劉宗還是曉得的,陳平安如果真是那位文聖的關門弟子,少年劍仙謫仙人,多半是得了左大劍仙的劍術親傳,到了福地依舊愛絮叨道理,不過做人卻也圓滑變通,能夠從亂局當中抽絲剝繭,找到一條退路,與那大驪繡虎的作風,又何其相似。再加上碧遊宮對文聖一脈學問的推崇,水神娘娘對陳平安如此親近,就更合情合理了。

 姚仙之和姚嶺之面面相覷。

 文聖弟子?還是關門弟子?

 那是不是意味著陳平安,就是那繡虎崔瀺和劍仙左右的師弟?

 姚嶺之忍不住看了眼頭別玉簪、一襲青衫的年輕男子,好像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陳平安對姐弟二人說道:“除了姚爺爺之外,哪怕是陛下那邊,關於我的身份一事,記得

 暫時幫忙保密。”

 姚仙之剛要說句玩笑話,姚嶺之一腳踩在他腳背上,沉聲道:“陳公子只管放心,便是姐姐那邊,我們都會守口如瓶。”

 劉宗點點頭,比較滿意,自己收取的這個開山弟子,武學資質在浩然天下,其實不算太過驚豔,不過人情世故,磨礪得更好。

 熱鬧處守口,僻靜時守心。

 就是修行。無論是練氣士的證道長生,還是武夫的練拳登高,腳下路不同,理其實都一樣。

 陳平安望向姚嶺之。

 佩刀婦人笑道:“陳公子,你還信不過我?”

 陳平安點頭微笑道:“當然信得過。只是很難將眼前的姚姑娘,與當年在客棧見到的那個姚姑娘形象重疊。”

 姚仙之打趣道:“什麼姚姑娘,聽著多彆扭,我姐嫁為人婦相夫教子好多年,陳先生你喊她一聲姚大姐得了。”

 陳平安說道:“我是在乘坐一艘路過雨龍宗、蘆花島的流霞洲跨洲渡船,在驅山渡那邊登岸,來的路上,在雲窟福地裡邊,聽了些山上的風言風語,是關於你們大泉王朝的,好像不太中聽。”

 姚嶺之有些沉默。

 姚仙之嗤笑道:“什麼不太中聽,肯定難聽,眼紅咱們大泉王朝的桃葉之盟,更嫌棄咱們當年僥倖沒破國,如今又是女子稱帝的形勢,山上非議多了去。陳先生你要是在蜃景城北邊那處仙家渡口多待幾天,亂七八糟的風涼話,隨隨便便就能聽到幾大籮筐。說咱們皇帝陛下的,說咱們姚家篡位的,還有整個大泉王朝是不是勾結妖族軍帳的,反正就是一個個見不了別人過得好。有那本事束手待斃,被妖族畜生們摧枯拉朽,輕鬆打爛山河國境,倒是沒本事承認咱們大泉邊軍死傷大半,最終成功守住了一座京城,那些個躺著等死沒死成的英雄好漢、山上神仙,真是一個個讓我佩服得很,所以這些年每次見著一個,我就要忍不住請他們喝敬酒一杯。”

 姚嶺之苦笑一聲,瞪了眼這個口無遮攔的弟弟,怪話你自己也沒少說,那場萬眾矚目的桃葉之盟,你是怎麼被姐姐近之趕走的,心裡沒數?後來又是如何與白龍洞修士起的衝突?

 陳平安輕聲說了一句話,“化雪後最難熬。”

 劉宗點頭道:“咱們蜃景城又是出了名的年年大雪。”

 埋河水神娘娘深以為然,輕輕點頭,感慨道是啊是啊。

 其實她啥深意也沒聽明白,但是蜃景城雪大不大,她一位親近水運的埋河水神,當然感觸最深,當真都是神仙錢。

 除了等信一事,她聽從皇帝陛下的安排,去年冬在蜃景城汲取大雪水運,其實也沒閒著,姚仙之調侃她是蹭吃蹭喝,

 如內容未顯示全,請瀏覽器中打開:k5o五塊五毛)

 處仙家渡口多待幾天,亂七八糟的風涼話,隨隨便便就能聽到幾大籮筐。說咱們皇帝陛下的,說咱們姚家篡位的,還有整個大泉王朝是不是勾結妖族軍帳的,反正就是一個個見不了別人過得好。有那本事束手待斃,被妖族畜生們摧枯拉朽,輕鬆打爛山河國境,倒是沒本事承認咱們大泉邊軍死傷大半,最終成功守住了一座京城,那些個躺著等死沒死成的英雄好漢、山上神仙,真是一個個讓我佩服得很,所以這些年每次見著一個,我就要忍不住請他們喝敬酒一杯。”

 姚嶺之苦笑一聲,瞪了眼這個口無遮攔的弟弟,怪話你自己也沒少說,那場萬眾矚目的桃葉之盟,你是怎麼被姐姐近之趕走的,心裡沒數?後來又是如何與白龍洞修士起的衝突?

 陳平安輕聲說了一句話,“化雪後最難熬。”

 劉宗點頭道:“咱們蜃景城又是出了名的年年大雪。”

 埋河水神娘娘深以為然,輕輕點頭,感慨道是啊是啊。

 其實她啥深意也沒聽明白,但是蜃景城雪大不大,她一位親近水運的埋河水神,當然感觸最深,當真都是神仙錢。

 除了等信一事,她聽從皇帝陛下的安排,去年冬在蜃景城汲取大雪水運,其實也沒閒著,姚仙之調侃她是蹭吃蹭喝,她可從不否認。

 先前陳平安的神遊萬里,是見到了這位最仰慕先生學問的埋河水神娘娘之後,再次浮現心頭的一樁不小心事。

 按照姜尚真在雲笈峰那邊的一些說法,以及在太平山門口與那書院儒生的隨口閒聊,陳平安得知如今文聖一脈,在浩然天下,形勢再不比當年那般……落魄。甚至在陳平安看來,都有了一種從極端走向另外一種極端的苗頭。

 浩然天下不但不再禁絕文聖一脈的學問,反而有人建言浩然七十二書院,最少寶瓶在內的四洲書院,都要獨尊文聖一脈學問,理由是亞聖一脈的事功學問,顯然要比亞聖一脈更加契合讀書人三不朽和修齊治平。小小寶瓶洲的力挽狂瀾於既倒,桐葉洲三座書院皆亞聖一脈,卻一觸即潰,世風更是在亂局當中糜爛不堪,正反兩例,都足可證明這個觀點,如今天下大定,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不但如此,不少書院儒生,各洲各國文豪碩儒,一個個義憤填膺,不但建議必須將文聖神像重新搬回中土文廟,甚至位置還要超過亞聖,理當僅次於至聖先師與禮聖……

 陳平安聽到這些消息後,其實沒有太多的欣喜,反而難免憂心忡忡。

 反而有一種又被崔瀺算準、說中的感覺。

 在城頭上,崔瀺笑言,天下太平了嗎,好像是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我看未必。

 等到陳平安重返浩然天下,只說浩然天下對文聖一脈的觀感轉變。好事嗎?當然是。就只是好事嗎?則未必。

 陳平安很清楚一個道理,所有看似被言語高高舉起的聲譽,懸空之時,就如飛鳥在那白雲間,一塵不染。

 但是這份高懸於眾人頭頂的美好,又往往會重重跌落人間,淪為眾人腳下的一灘爛泥,甚至許多人的踩踏,就只是路過,加上一兩句隨口無心的言語。

 如果文聖一脈,先生的弟子,桃李滿天下,這份潛在的遺患,就會無形中被均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文聖一脈,先生的嫡傳弟子太少。而崔瀺曾經說過,以文章立言一事,陳平安就不用多想了。立功?天下太平,從今往後,陳平安能立什麼功?立德?陳平安自己都沒想過,從無此念,從開山立派的那一天起,陳平安就不覺得自己會當什麼道學家了。既然如此,就意味著陳平安的身份,無論是文聖一脈的關門弟子,還是劍氣長城的最後一任隱官,一旦兩者水落石出,都是雙刃劍,會消磨無數人心。

 其實一樣是化雪的光景。

 陳平安與劉宗繼續先前的話題,聊南苑國京城科甲橋那座臨水的綢緞鋪子。

 其中有些話,用上了聚音成線的手段。

 陳平安是打算做些鋪墊,讓這位磨刀人也多念念舊,將來陳平安好有臉皮慫恿這位前輩,擔任未來落魄山下宗的不記名供奉。

 每一個能夠走出福地的純粹武夫,無論是拳腳,心性,還是江湖經驗,都不是省油燈。

 當年劉宗讓國師種秋幫忙賣了鋪子,讓那幾個不記名弟子,好分了銀子,不至於沒了師父照拂,囊中羞xs63處仙家渡口多待幾天,亂七八糟的風涼話,隨隨便便就能聽到幾大籮筐。說咱們皇帝陛下的,說咱們姚家篡位的,還有整個大泉王朝是不是勾結妖族軍帳的,反正就是一個個見不了別人過得好。有那本事束手待斃,被妖族畜生們摧枯拉朽,輕鬆打爛山河國境,倒是沒本事承認咱們大泉邊軍死傷大半,最終成功守住了一座京城,那些個躺著等死沒死成的英雄好漢、山上神仙,真是一個個讓我佩服得很,所以這些年每次見著一個,我就要忍不住請他們喝敬酒一杯。”

 姚嶺之苦笑一聲,瞪了眼這個口無遮攔的弟弟,怪話你自己也沒少說,那場萬眾矚目的桃葉之盟,你是怎麼被姐姐近之趕走的,心裡沒數?後來又是如何與白龍洞修士起的衝突?

 陳平安輕聲說了一句話,“化雪後最難熬。”

 劉宗點頭道:“咱們蜃景城又是出了名的年年大雪。”

 埋河水神娘娘深以為然,輕輕點頭,感慨道是啊是啊。

 其實她啥深意也沒聽明白,但是蜃景城雪大不大,她一位親近水運的埋河水神,當然感觸最深,當真都是神仙錢。

 除了等信一事,她聽從皇帝陛下的安排,去年冬在蜃景城汲取大雪水運,其實也沒閒著,姚仙之調侃她是蹭吃蹭喝,她可從不否認。

 先前陳平安的神遊萬里,是見到了這位最仰慕先生學問的埋河水神娘娘之後,再次浮現心頭的一樁不小心事。

 按照姜尚真在雲笈峰那邊的一些說法,以及在太平山門口與那書院儒生的隨口閒聊,陳平安得知如今文聖一脈,在浩然天下,形勢再不比當年那般……落魄。甚至在陳平安看來,都有了一種從極端走向另外一種極端的苗頭。

 浩然天下不但不再禁絕文聖一脈的學問,反而有人建言浩然七十二書院,最少寶瓶在內的四洲書院,都要獨尊文聖一脈學問,理由是亞聖一脈的事功學問,顯然要比亞聖一脈更加契合讀書人三不朽和修齊治平。小小寶瓶洲的力挽狂瀾於既倒,桐葉洲三座書院皆亞聖一脈,卻一觸即潰,世風更是在亂局當中糜爛不堪,正反兩例,都足可證明這個觀點,如今天下大定,還有什麼好猶豫的?不但如此,不少書院儒生,各洲各國文豪碩儒,一個個義憤填膺,不但建議必須將文聖神像重新搬回中土文廟,甚至位置還要超過亞聖,理當僅次於至聖先師與禮聖……

 陳平安聽到這些消息後,其實沒有太多的欣喜,反而難免憂心忡忡。

 反而有一種又被崔瀺算準、說中的感覺。

 在城頭上,崔瀺笑言,天下太平了嗎,好像是的。可以高枕無憂了嗎?我看未必。

 等到陳平安重返浩然天下,只說浩然天下對文聖一脈的觀感轉變。好事嗎?當然是。就只是好事嗎?則未必。

 陳平安很清楚一個道理,所有看似被言語高高舉起的聲譽,懸空之時,就如飛鳥在那白雲間,一塵不染。

 但是這份高懸於眾人頭頂的美好,又往往會重重跌落人間,淪為眾人腳下的一灘爛泥,甚至許多人的踩踏,就只是路過,加上一兩句隨口無心的言語。

 如果文聖一脈,先生的弟子,桃李滿天下,這份潛在的遺患,就會無形中被均攤。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甚至可以說恰恰相反,文聖一脈,先生的嫡傳弟子太少。而崔瀺曾經說過,以文章立言一事,陳平安就不用多想了。立功?天下太平,從今往後,陳平安能立什麼功?立德?陳平安自己都沒想過,從無此念,從開山立派的那一天起,陳平安就不覺得自己會當什麼道學家了。既然如此,就意味著陳平安的身份,無論是文聖一脈的關門弟子,還是劍氣長城的最後一任隱官,一旦兩者水落石出,都是雙刃劍,會消磨無數人心。

 其實一樣是化雪的光景。

 陳平安與劉宗繼續先前的話題,聊南苑國京城科甲橋那座臨水的綢緞鋪子。

 其中有些話,用上了聚音成線的手段。

 陳平安是打算做些鋪墊,讓這位磨刀人也多念念舊,將來陳平安好有臉皮慫恿這位前輩,擔任未來落魄山下宗的不記名供奉。

 每一個能夠走出福地的純粹武夫,無論是拳腳,心性,還是江湖經驗,都不是省油燈。

 當年劉宗讓國師種秋幫忙賣了鋪子,讓那幾個不記名弟子,好分了銀子,不至於沒了師父照拂,囊中羞

 如內容未顯示全,請瀏覽器中打開:k5o五塊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