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七十四章 徵辟賢才(第2頁)

 接下來的半個月,隴右邁入了豐收的季節,經過官府和百姓們的共同努力,夏收幾乎沒有出現什麼差池,數十萬石小麥收入官倉,大大地緩解了雍州官府和駐軍的糧食壓力。

 魏延也是大為高興,難得做了回筵席,請楊清等人吃了一頓酒,好生熱鬧了一番。

 這些日子以來,不僅在農事上獲得豐收,在人才方面楊清也通過親自出題考試收攬了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士人進入州府,其中最得他看重的有三人。

 第一位乃是天水冀縣人姜隱,此公今年已近六十,乃是姜維的族中長輩,曾經教授過姜維鄭氏學,經學造詣頗高,算得上隴右地界有數的大儒。

 而且此公也頗曉韜略,建安十八年曾追隨族兄姜敘和同鄉楊阜等人起兵征討馬超,併成功將馬超趕出隴右,稱得上文武雙全。

 後來曹操曾授予他官職,然而在幹了兩年之後就辭官歸隱,埋頭學問去了。

 對於這等名士,楊清自是不能以考試的方法招攬,他親自到冀城去請姜隱到刺史府任職,然而此公起初是以無心仕途的理由拒絕了他。

 不過楊清哪裡會相信他這種話,此公無非是不想將整個姜氏一族都綁上季漢這條還不結實的船罷了。

 在姜隱看來,族中已有姜維這等青年俊傑出仕季漢,已盡顯他們姜氏一族的誠意。

 按照以往經驗,自己一門做到這一步已經足夠了,哪一位主政之人都不會再強逼當地大姓完全站隊的,這也是這麼多年來官府和大姓之間的默契,鮮有人打破。

 不過也是湊巧,楊清正好就是那種喜歡不按常理做事的人,姜隱這個現在姜氏一族的領軍人物想留有餘地,但楊清偏不遂他願。

 先以忠漢大義曉之,再以姜維前程說之,最後以強硬手段威之,姜隱雖不情願,但為家族計,總算是答應進入州府任職,楊清旋即徵辟他為治中從事,成為刺史府的三把手。

 楊清之所以如此強硬,乃是因為姜隱此人確實特殊,他既是隴右知名的學者,又與那些現下在曹魏那邊任職的隴右士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如現任曹魏少府楊阜、益州刺史趙昂、敦煌太守尹奉三人就是他多年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