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三百九十一章 獻計斷後(第3頁)
他來到桌案前,取出一份空白竹簡攤開,然後又往右手邊的硯臺里加了些水,一邊研墨,一邊斟酌著奏疏的用詞。
片刻後,朱桓提筆蘸墨寫了起來。很快,一篇慷概陳詞的奏疏一氣呵成,朱桓又檢查了一遍,這才滿意地用泥印封好。
“來人。”
一名心腹親衛聞聲入內,躬身拜道:“將軍。”
“汝即可乘快船將這封奏疏帶回武昌交給少主,讓他立刻入宮呈送至尊。”
親衛連忙接過奏疏,應道:“諾。”
“有了這條妙計,就不會讓陸遜獨享大功了,自己也能分兵行動,不用每日在此聽他號令。”待親衛離去後,朱桓又來到地圖前沉思道。
皖城距武昌雖有六七百里之遙,但皆是水路,因此朱桓的親衛僅用一天就回到了武昌,將奏疏交給了自家少主朱異。
朱異不敢怠慢,馬上入宮將其父的奏疏呈遞給了吳主孫權。見他一大清早就跑進宮來,孫權心知朱桓在奏疏中想說的事肯定不會太小,連忙看了起來。
這一看才曉得原來是朱桓獻上了一條分兵斷後的計策,只見朱桓在奏疏中的大概意思是,曹休本來是因為身為魏國皇親國戚的緣故才受到重用,其實並非是什麼智勇雙全的名將。
如今交戰他是必敗無疑,戰敗之後就必定逃走,而魏軍逃走時一定會經過夾石和掛車這兩個地方。
這兩條道路都很狹窄險要,如果讓一萬兵馬預先在此用柴木阻塞道路,那麼敵軍就可以盡滅了,而曹休本人也可以生擒。
如果承蒙孫權的威名,吳軍生擒曹休完成大計後就可以乘勝追擊,直取壽春,割據淮南,進而謀圖許昌、洛陽。
這是決定千秋萬事的時機,不容有失。因此,朱桓請求親率部眾前往夾石和掛車兩地斷掉曹休的退路。
孫權閱完之後,雖然對奏疏中所提到的計策頗為贊同,但想到自己前些天自作聰明地進攻江夏險些壞了大事,這回再也不敢自作主張,急忙遣使去詢問陸遜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