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陸遜不允(第2頁)
由此可見,朱桓也是東吳不可多得的良將。再加上他為人心高氣傲,恥為人下,不喜歡為人所驅使,常因作戰之時節度不得自由而憤激。因此,朱桓對陸遜忿忿不平也算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可是孫權卻常常為此而感到頭疼,想到自己之前親臨皖口已採用諸多手段來提高陸遜的權威,不料以朱桓為代表的某些人仍舊不服,看來自家內部各大姓之間的爭鬥依然不能消弭。
雖然孫權對此有些樂見其成,但若是因此而影響到國事,那就不是他想要看到的了。
幸好朱桓這次只是繞過陸遜這個主帥而直接上書自己,還不算太過火,不然今天就不是口頭告誡那麼簡單的了。
皖城,大都督行轅內,陸遜看著手中孫權差人送來的信簡,不禁搖頭苦笑,對於朱桓繞過自己直接向自家主公上書的行為是既感到生氣又感到無奈。
他素知朱桓不服自己久矣,本以為這些天兩人能夠相忍為國、通力配合,然而還是沒有料到都到了大戰前夕此公竟仍有分兵單幹的想法,真是令人煩心啊。
雖然心累,但是陸遜眼下已經沒有精力去糾結朱桓的無禮行為了,他要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即將到來的決戰上,容不得半點旁騖擾亂他的心神。
至於朱桓提出的分兵繞後、斷敵退路之計,他略一思索,就否定了這個建議,當下寫好回信命人連夜送回武昌。
既然朱桓已經繞開了自己與自家主公直接聯繫,陸遜也就不想將此事點破,還是讓自家主公去答覆朱桓吧。
之所以這麼快就做出了決斷,並不是因為他與朱桓在做什麼意氣之爭,而是因為這條計策他早就想過了。
身為全軍統帥,夾石、掛車兩地的重要性陸遜焉能不知,魏軍後路被斷的美妙前景他又焉能不想,然而他還是在深思熟慮之後將此計斷然否決掉了。
緣由也極其簡單,那就是陸遜對自家大軍的戰力尤其是陸戰能力並不是十分放心,雖然曹休的東路軍在連番趕路之下已成疲軍,吳軍不僅以逸待勞,還早已埋伏在各處險隘,然而一旦開戰,吳軍想要打贏仍在兩說之間。
畢竟皖城一帶的吳軍只有九萬多人,而曹休麾下足足有十萬人,儘管兵力算得上基本相當,吳軍又有各種優勢,但陸遜還是以穩妥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