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四百七十六章 奇思破局(第2頁)

 “蔣參軍此言非是正論,帝位正統象徵著天命所在,我四百年煌煌炎漢,上承天命,下合民心,豈有容忍別國稱帝的道理?縱然我大漢與東吳聯盟好處甚多,但正統乃第一大義,絕不能為了眼前之利而忍讓、妥協。”

 “不錯,曹氏篡位已然削弱了漢室正統,我等絕不能容忍東吳再削弱第二次。”

 “縱然與東吳翻臉為敵,我等也不能允許或者承認孫權稱帝。兩面受敵又如何,只要我等眾志成城、上下一心,北伐曹魏,東抗孫吳,又有何懼哉?”

 ......

 蔣琬不過稍有為兩國盟好說話之意,就立馬招致數人的反駁,足見眾人扞衛漢室正統決心的堅定,其實這並非諸葛亮所願意看到的情況,但民意如此洶湧,無奈之下他也不得不避讓一二。

 “罷了,今日就先議到這兒吧。君嗣公、明之、公琰、偉度留一下,其餘人都散了。”諸葛亮揮手道。

 “我等先行告退。”

 待眾人離去後,諸葛亮看向楊清四人道:“有些話當著眾人之面不太好說,你們四人俱是府中大吏,我想聽聽你們對孫權稱帝的真實想法。”

 “丞相,裔以為孫權稱帝已是勢在必行之事,我等想要阻止很難,其實暫時承認孫權稱帝並非什麼了不得之事,漢室衰微如此,正統之數早已被削弱,又何必執著於此呢?

 昔日光武皇帝在河北稱帝時,尚有更始帝、建始帝與光武皇帝並立,三帝俱稱正統,然只有最後獲勝之人才有真正的資格延續漢家天命。

 是以帝號說重要自是十分重要,說不重要這也是事實,天下分裂之際,終究還是要看各自的實力,只要實力夠強,掃平天下者自然是唯一的皇帝。”張裔道。

 諸葛亮道:“君嗣公此言甚是有理,汝等以為如何?”

 “丞相,琬與君嗣公想的一樣,為了漢家大業,暫時承認孫權的帝位並非不能做之事。”蔣琬道。

 諸葛亮點了點頭,看向胡濟。胡濟連忙拱手:“濟與君嗣、公琰二公是一個看法。”

 “明之呢?”

 楊清道:“丞相,若是我們用盡各種辦法都不能阻止孫權稱帝,那麼就只能承認他的帝位,這也是最合乎現實的選擇。

 畢竟曹魏才是我們的頭號大敵,若無東吳分擔壓力,我大漢想要獨自滅魏十分困難,遑論與曹魏、東吳兩家同時為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