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安頓(第2頁)
“不敢言謝,客人出門在外,我等照應一二也是應該的。”店家見楊清如此鄭重也趕緊回了一禮。
楊清跟著雲來客棧的夥計來到了南城牙行,見到了主事之人,賞了那夥計一個直百五銖錢,打發他回去了。
這牙行出面接待之人十八九歲的樣子,年齡比楊清還小一些,認識的人都叫他馬小郎,雖然年齡不大,但是在牙行已經混跡了多年,慣是會察言觀色。
他見楊清雖然身著樸素,但是說話清雅有禮,看起來也是細皮嫩肉、精神紅潤,不像是幹過粗活的人,心知此人是個讀過書的,說不得是個落難的大戶郎君,這等人物是糊弄不得的。
馬小郎收起了最初的心思,熱情地問道:“敢問客人尊姓大名,何方人氏,租期多久?”
“某姓楊,江州人氏,來成都遊學,大概會在此地長住,就先做一年計較。”
“原來是楊郎君,不知郎君對房屋有何要求?”
楊清沉思了一會,隨即回道:“楊某不喜熱鬧,故而最好能找個僻靜點的居所,最好有個獨院,至於房屋主人則希望是個清白人家沒有多少是非的。”
他怕找個要求過高了,又補了一句:“當然價錢方面最好是便宜些的。”
馬小郎想了想,心中大致有了方向:“楊郎君的要求小人已然明白,只是這個價錢還望郎君說得清楚些。”
“房錢每月最好在一千錢左右,最多不超過一千五百錢。”
楊清剛才已經向馬小郎瞭解清楚了,此時成都的房價情況和後世並無一二,價錢和房子的位置、大小、新舊等等有關。那種中亭後樓佈置的豪宅大院價值成百上千萬錢,普通民居也要上萬錢。數千錢的也有,不過不用說也知道位置偏僻、破落不堪這些缺陷是跑不了的。當然這是購買房產的價錢,而租賃的房價在少城南部這塊區域一千多錢其實算得上是高價了。畢竟,此時成都市面上的一石粟米大概要兩三百錢,這還是朝廷干預的結果,不然會更高,這兩年大漢的糧價可不低啊。
“小人明白了,請郎君稍等,容我查一查,保證為郎君找到稱心如意的住所。”說完馬小郎就走到屋內的架子上拿下了幾卷竹簡翻閱起來。
楊清沒等多久,就見馬小郎拿著一卷竹簡笑著走了過來。
馬小郎將竹簡放在面前的案桌上,指了指:“楊郎君久等了,小人按郎君的要求找到了一處。這家人的房子位於本店東面,地方僻靜不說,正好是個小院,主人也是清白人家,據說家主還是個官兒只是兩年前去世了,因此家道有些中落,故而將偏院出租補貼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