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真相(一)(第2頁)
這是上任第二天,楊清抱定了多看多問、少說少做的方針,在今日的丞相府議中,他完全充當了令史佐吏的角色,僅僅是將議題文書分門別類、上傳下達,並將結果記錄在案,在集議中他並未發表任何意見。當然,府議作為丞相府最核心的政事活動,府中各掾吏皆會聚於百官朝會殿集議,因此他也基本上與各曹的主官皆已認識。
按先漢制,丞相府中的正堂乃是商議政事的百官朝會殿,又稱天子以下大會殿,因丞相位高權重,故而相府中的正堂也能以殿稱之。在百官朝會殿舉行的政事活動頗多,議政方面主要為朝議,所謂朝議是由天子親至或由丞相主持,以討論重要事務或疑難問題,這種議事本在宮中舉行,但有時也會在相府內舉行。根據商議政事、參會官員、官署的不同,朝議又可分為公卿百官議、府議、有司議。
公卿百官議就是大規模朝會,所以也是狹義的朝議,天子或親至在此殿上與公卿討論,有時天子也會下詔讓丞相主持,事後再將結果上報天子裁決。丞相府議則是天子將有關議題交給丞相,讓他與府中掾吏集議,再上報處理意見。有司議顧名思義即為各曹掾與所屬僚屬共同商議有關事務,當然丞相有時也會參加重要的有司議。
當前公卿百官議仍然在宮中舉行,諸葛亮開府後從未在相府舉行過。緣由自然是他要謹守君臣之禮,如今朝中政事本來就由他處置,再在相府舉行公卿百官議未免太過招搖,為避免非議,國家大事名義上還是要在宮中由天子決之。另一層原因則是諸葛亮有意在培養天子劉禪的參政能力,畢竟日後朝政終歸還是要還於皇帝。所以,如今丞相府最核心的議政活動還是府議,這些楊清昨日已從典籍中知曉。
楊清下午早早將事情安排完畢,向長史王連告了個假提前散了值,今日他要去王普家的別館將壓在心中數日的疑問弄個清楚,當然他還是要先去王家主宅一趟,畢竟查證還是要王普父子帶他去別館為好。
今日僅王通在家,王普還在郡守府當值未回來,王家已經得知丞相主簿一職已由楊清接任。初時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王普父子皆是不敢相信。雖然楊清在斷案緝兇方面的才能他們是親眼所見,至於這些日子楊清在文學上越來越高的才名他們也知曉,但是他們怎麼也想不到諸葛丞相竟然會徵辟楊清這個寒門布衣為主簿。要知道王普這個太守府決曹屬才是一個秩比三百石的官吏,而楊清在品秩上就一躍為秩比四百石,更不要論丞相主簿真正的權力和地位了。